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际

外交部原非洲司司长程涛:中非关系将有一个新起点

2018-09-03 14:23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今日开幕。本报记者采访了外交部原非洲司司长、中国前驻马里、摩洛哥大使、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程涛,听他讲述中非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程涛和摩洛哥小朋友在一起。

带动国际社会更加重视非洲

北京晚报:您在非洲多年,对非洲很熟悉。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程涛:18年来,中非合作论坛的理念不断完善,机制不断健全,内容不断充实。在论坛的引领下,中非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同时,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在全球范围内带动了国际社会更加重视非洲,加大对非洲的投入。

首先说政治方面,中非领导人之间的政治互信在不断加强。国家关系,人民是基础,青年是未来,关键是领导。其次,有力地促进了中非的务实合作,改善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和民众生活。

以经贸关系来说,从2009年至今,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00年刚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时,中非贸易额是106亿美元,2017年是1700亿,增长了15倍。而中国对非洲的投资,2000年累计投资不到10亿美元,2017年达到1000亿,增长了99倍。在各种贷款支持下,中国还为非洲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帮助非洲国家修了大概6700公里公路,近7000公里铁路,还帮助非洲修建了20多个飞机场和航站楼,还有许多桥梁,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

当然,更微观的例子不胜枚举。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有很多,比如说修建了医院、学校、农业示范中心、体育场等。总之,这些年来中非合作论坛在推动中非合作上取得的成绩巨大。

“中非命运共同体”会有更多充实内容

北京晚报:“中非命运共同体”成为此次北京峰会主题的关键词,您如何理解其内涵?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需在哪些层面努力?

程涛: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提出来,把中非合作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这就像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的关系,这就是命运共同体。

其实中非历来就是命运共同体。我们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今天中国正在奔向富起来和强起来。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让非洲富起来,让非洲强起来,让非洲逐渐走上摆脱贫困和争取富强的道路。

总之,中非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不是说中国利益第一,而是兄弟之间的平等友好、互利共赢关系。通过这次峰会,加上“一带一路”等的对接,我想“中非命运共同体”会有更多充实的内容。

非洲有机遇有发展空间

北京晚报: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去到非洲工作生活求学,他们在那边感觉怎么样?

程涛:首先要纠正一个偏见,很多人认为非洲疾病肆虐、瘟疫猖獗、气候炎热,人们也很落后愚昧,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非洲54个国家,发展情况有很大区别。现在,非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中国企业、中国人。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有近100万,中国企业有几千家,还有许多留学生。他们为什么去那里?还是因为有机遇、有利润、有发展空间。

我接触的中国企业在非洲几乎都是盈利的,中国人对非洲印象很好,感受都很不错。前几年,应埃塞俄比亚的邀请,我带着一个专家小组去帮他们搞经济特区建设。当时,我们广泛召集了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几十家企业开了座谈会。大家都反映,总体来说他们在那里是有发展机遇和前景的。当然,在工作中也会碰到一些困难,比如工作效率的问题、人员素质的问题,还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等。但怎么样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这点很重要。

中非合作聚焦四大方向

北京晚报:目前,中非合作正处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将主要聚焦哪些方向的合作?

程涛:中非关系稳定发展多年至今,已出现四个明显的变化趋势。一是非洲国家主要由原来的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运作转型;二是由商业贸易向产能合作转移升级;三是由工程承包逐渐向投资运营转变,助力非洲国家工业化;四是“授人以渔”,培养非洲国家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

新形势下中非合作、共同发展,主要聚焦的可能有四大方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商品制造与流通和治国理政方面。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中非合作,未来首先要加速工业化,提高产品的价格附加值。同时,要加强和提升农业现代化。粮食自给自足,非洲才能稳定。而在商品领域,要通过合作制造出好商品,同时也要让其能够流通出去。治国理政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积累了资金、技术、发展经验等。中非双方在这方面互补性很强,下一步做好了,合作将事倍功半。总之,相信通过这次合作论坛,中非关系将有一个新的起点。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松林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