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我与改革开放:“影壁厕所”曾是北京特殊一景 公厕改造解决脏臭老问题

2018-09-06 11:26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我生长于上世纪50年代的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00号,是个在胡同院子里长大的北京人;一家人挤在十来平方米的小平房里,上厕所是每天躲不过的麻烦事。阜成门内大街是条历史悠久的大街,街上有多处历史古建筑,路北的历代帝王庙就是其中之一。帝王庙南面有一座壮观的影壁,绿琉璃筒瓦,硬山调大脊,影壁正中有琉璃团花,四角饰有琉璃岔角。

影壁东侧新建的公厕。灰色的屋檐,明亮的门窗,新公厕24小时有专人管理保洁。

当年在“多快好省”、“因地制宜”思想指导下,影壁后面砌起三面墙并安上门窗,设立了公共厕所,那可是当时京城里最宽敞的公厕了。当时这条街上路南只有这一个公厕,清晨起来,“影壁厕所”经常客满,外面还排着队。里面更是热闹,常常是父子俩或是兄弟俩同蹲一个坑儿。自打我记事起,“影壁厕所”里外一年到头都是人来人往,臭气熏天,夏天蛆蝇孳生,冬天屎尿成冰。“影壁厕所”成了阜内大街上的特殊一景儿。

改革开放头十年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筹备亚运会为契机,北京市政府开展以“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拉开了厕所革命的序幕,厕所环境有了初步改善。1989年6月,北京市政府颁布施行了《北京市公共厕所管理暂行办法》,各区及街道厕所保洁工作实行承包制。随着文物部门对帝王庙及影壁进行修缮,“影壁厕所”拆除了。在影壁东侧新建了一座公厕,内部不仅干净亮堂,还增加了洗手池、铺了防滑砖并有专人清扫管理。

进入新世纪,2000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阜成门内大街列入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区政府按照原图纸重建了我家居住的平房和院子,实现了“煤改电”,我家自费安装了卫浴设施。从此,住平房和住楼房一个样,上厕所不用出门了。可不知为什么,我还是习惯走出家门,去上那个影壁旁边的公共厕所,您说怪不怪?

厕所状况关乎百姓生活,折射文明风尚。2018年北京市厕所革命的步伐继续前进。7月份媒体发表了北京市开展厕所革命、建立“生态”厕所的重磅消息:不用冲洗、燃烧式马桶正处于尝试阶段。扣上马桶盖,点击燃烧按钮,一台不需要接通上下水的高科技马桶就将排泄物烧成了灰烬。用一次大约耗电0.5度电,使用100次才需要清理一次灰烬。燃烧一次排泄物约15分钟至30分钟,马桶内装有催化燃烧装置,排气管尾气不会产生臭味。多么神奇啊!实现真正厕所革命的日子指日可待。

如今,朱红色的帝王庙影壁依旧屹立在阜内大街上。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公共厕所19008座,在特大城市中保有量世界第一。西城区先期计划改造300座胡同公厕。从2018年7月开始到2019年上半年,全区计划改造724座厕所。有条件的还加装吸顶灯、中央空调和隔断间,空间小的加装分体空调和隔断板。针对公厕普遍存在的异味问题重点进行改造,把过去直排便器改成防止返味的水封堵便器。北京是少水的城市,为此特别采用了飞机和高铁厕所技术,也就是汽水混合技术的节水增压便器。另外,为达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效果,胡同公厕内还将安装冷暖空调,提高公厕舒适度。据北京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说:“厕所革命将主要解决公厕脏臭、污水横流以及能源不能充分循环利用这一问题。今年计划开展主要核心区及背街小巷公厕的保温除臭工作。计划今年内完成。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作为长期居住在阜成门内大街上的北京人,我深深感到:“影壁厕所”的变化不仅是北京市厕所革命的一部分,更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2015年4月和2017年11月习总书记两次做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总书记把厕所问题提高到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高度,关心得这样细致,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本文作者赵新义 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在北京制药厂、全国政协、国防科工委(局)任职,2014年退休。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