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八旬老人通过北京海淀法院微信立案 两周内解开父子5年心结

2018-09-09 14:23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一位年近八旬行动不便的老人近日通过北京海淀法院微信立案,要求儿子履行精神赡养义务。本报记者今天从该院了解到,刘老先生一次法院都没来过,而在不到两周时间内,该院就审结了这一速裁案件,一部手机作为辅助工具就把父子间长达5年的心结解开了。

79岁的刘老先生称,自己以前跟儿子相处非常融洽,儿子也非常孝顺。但是自2013年7月中旬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和儿子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儿子从不上门看望他,也不打电话。现在刘老先生与老伴都已年近八十,独居一处,且重病缠身,行动不便。刘老先生希望能够寻求法院的帮助,让儿子履行精神赡养的义务。其中包括:加强沟通,消除误会,开通手机以便紧急联络,每半月双方进行视频通话,并在春节等传统节日登门探望等。了解到海淀法院可以不用亲自到法院就能立案后,刘老先生选择通过海淀法院微信立案平台向法院起诉。

由于案情并不复杂,争议也不大,本着“简案快审”的原则,此案被分到了海淀法院民六庭即民商事速裁法庭。法官孔京朝、助理张艳萍收到刘老先生的起诉材料后,积极与老人的儿子沟通。起初,小刘的情绪比较激动,表示因生活琐事与父亲关系疏远,但是错在父亲,而且自己每月都给父亲寄钱,所以自己没有过错。他不认可父亲的主张。

了解到双方各自想法后,孔京朝法官决定开展庭前调解。收到案卷的一个星期内,张艳萍每天都会和被告通电话,缓解小刘消极、抱怨的情绪,并告知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也要履行精神赡养的义务。经过法官的耐心沟通,双方都渐渐解开了心结。

几天后,法官接到刘老先生的来电致谢。老人称上周末儿子已经上门看望自己了,双方聊得很好,父子感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表示自己行动不便,就不来开庭了,口头申请了撤诉。从收到案卷到老人申请撤诉,仅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

海淀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涉及精神赡养的诉讼越来越多。因赡养问题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多为老年人,行动不便。为减少当事人往返法院奔波之苦,海淀法院开通了微信立案服务平台。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并登录“海淀法院自主立案服务号”,就可以在微信上完成提交立案材料、核验身份以及交纳诉讼费等全部工作流程。此外,该院还建立了全新的速裁机制,保障简易纠纷的快速化解。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林靖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