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延庆首次修缮土边长城 本着“最小干预”原则就地取材

2018-10-18 18:00 编辑:TF0328 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延庆区启动长城岔道城1-6号烽火台及边墙抢险加固工程,这是延庆区首次对土质长城实施的抢险工程。

岔道土边长城属延庆长城体系中的南山路边垣,为外长城,随着时间流逝,这里受自然因素破坏较为严重。本着“最小干预”原则,本次抢险旨在消除危害,防止病害继续恶化,修缮范围内的土质烽火台及边墙将作为展示原土边长城形制之用,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全部抢险修缮工作。

据2007年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测量数据显示,延庆长城总长179.2公里,南山路边垣东起九眼楼,向西到四海镇海子口村,过永宁镇营城村、井庄镇柳沟村、八达岭镇岔道村,在八达岭镇的清水顶与八达岭段长城相连接,止于八达岭镇政府以西,总长59.4千米,占延庆境内长城总长的33%。

南山路边垣长城曾是防御北方草原民族的前沿地带,其军事意义和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据《隆庆志》记载,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巡抚都御史王仪奏讨内帑银若干,欲于“金陵之后筑墙修墩为拱护计”。“经钦天监相之”,“无伤龙脉”,“上允”,命佥士程绶监工修筑南山路边垣。这也充分证明了南山路边垣长城还兼具拱卫明皇陵的重任。

土边长城的修筑工艺相对于砖石长城来说规格较低,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其边墙主要采用土、沙和石子夯筑而成,敌台则采用的是内部夯土外部包砖、包石的修筑工艺,其中在用料方面还根据延庆地区的气候情况添加了沙石等材质,以增加强度。

岔道城1-6号烽火台分布于岔道城北侧和东侧,总长205米,对整个城形成半包围之势,是岔道城防御设施中的重要部分。现存烽火台以夯土夯筑或石头堆砌而成,残高多在4-6米,边长约10米,部分敌台仅存台基,而边墙现存高度一般为0.5-4米。该段长城受自然因素破坏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降雨和洪水对长城墙体冲刷,导致墙体或塌陷或被切割成冲口,边墙本体存在开裂、坍塌、冲沟等情况较为普遍,植被对墙体影响也比较大,面临着渐渐消失殆尽的危险。

随着长城文化带建设工作的开展,《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为长城保护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延庆作为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更是积极推进长城保护相关工作,不仅要把长城保护好,更要把长城文化传承好,活化区域内的长城资源。今秋,延庆文委经过与多部门的协调,岔道1-6号烽火台及边墙抢险工程终于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这段饱经风霜浸染的土城墙也迎来了它的春天。

由于这段长城材质特殊,在全市范围内只有延庆地区存在土质长城,所以文物部门对它的保护非常谨慎。本着“最小干预”原则,本次抢险旨在消除危害,防止病害继续恶化。对于墙体裂缝宽度小于30mm的采用改性黄泥浆封堵加固,大于30mm的裂缝采用灌浆法加固,对不稳定块体采用锚杆加固,而那些坍塌或掏蚀空洞将会使用土坯补砌或支护处理,坍塌特别严重形成陇状的墙体则会对杂草和浮土进行清理,再培土,在封护材料上将使用改性黄泥糯米浆来实施封护,达到保护和防水作用。本次修缮范围内的土质烽火台及边墙将作为展示原土边长城形制之用。 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全部抢险修缮工作。

在1号烽火台清理过程中,工人们意外发现了一个石夯,整体呈覆斗形,底面稍大,上面稍小,通高14公分,平面最大直径32公分,四周凿有4个圆孔,为了安装绳索之用,但是这个石夯上的圆孔之间没有连通,可能还是个半成品。

由于该段长城坍塌的石头、土块堆积,杂草灌木大量生长,严重影响到了实际勘测和探查及定位,对此,在正式施工清理之前,延庆区文委邀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专家对这段长城进行了考古勘探,勘探采用局部开挖和挖探沟的方法结合进行,考古工作接续进行了三个多月,对6个烽火台和部分墙体进行了清理,以摸清原遗址外围边线及范围,为后续抢险保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免去工程对长城造成的扰动和伤害。截至目前,边墙和1号烽火台已完成80%,3号烽火台也已经完成了地槽部分。

工程完工后,这段土边长城将改变往日淹没于灌木丛中的颓败之势,展现出土边长城独特的沧桑韵味,一方面可供人们欣赏观瞻,另一方面也可供专业人士观摩研究,同时对于丰富当地的长城旅游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李瑶

编辑:TF032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