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艺绽

金庸去世:怀揣江湖一梦 重温经典致敬大侠(组图)

2018-10-31 08:01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日报

2018年10月30日,那个一直笑称“我都死了20多回”的金庸先生,这次,是真的走了。

他落笔,江湖轰然而出。

他转身,江湖余波未了。

怀揣江湖一梦,重温经典,致敬大侠。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30日下午在香港病逝,终年94岁。消息传来,网络世界中,震惊、哀悼、追忆瞬间成为主调。很多人甚至不相信是真的,因为他辞世的消息早在几年前就不断传出,但不幸的是,这一次却是真的。而随着金庸的离世,也意味着以人文为核心的武侠小说时代的结束。

 多少人看着他的作品长大…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越女剑》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一生成就卓然

如今巨星陨落

报人查良镛

金庸本名查良镛

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

出身名门世家的他

或许能成为律师

法官或者外交家

然而时局混乱

他注定要拿起手中的笔

带着一身侠气

去记录那个时代

于是开始了自己的报业人生

“大侠”金庸

而承载了我们无数人的青春

烙印在几代人记忆深处的

却是他为我们创造的另一片

侠肝义胆、快意恩仇的武侠江湖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自1955年起笔动笔

至1972年封笔

他用17年的时间

完成了15部家喻户晓的作品

部部经典

豪情与柔情的结合,

历史与侠义的碰撞,

因他以笔缔造的武侠世界,

我们拥有了共同的“江湖一梦”。

 

① 小说

写武侠小说纯属偶然,却部部成了神话

金庸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曾经创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家传户晓的小说。除了小说家身份,他还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曾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源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1955年,《大公报》下一个晚报有个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年轻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即将完结,而他的创作又到了疲惫期,于是,在报纸总编辑力邀下,金庸接过了武侠小说这一棒。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他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替梁羽生的任务。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书剑恩仇录》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作品一炮而红。随后,金庸又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一时间风靡全港。十余年间,他写下15部作品,且部部都有全新突破,留下不可复制的神话。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之后对其以往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

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一家杂志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武侠小说正式进入内地。时至今日,其作品在两岸三地不断被改编成影视剧,已成为陪伴人们成长的一个标志。直到今天,在网上搜索他的图书,也依然有至少上百种不同版本图书在售。老版金庸作品,在旧书市场也已炒至千元以上。

他构建以人文为内核的武侠小说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

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

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悲哀一生

谁与我生死与共

——《刀剑如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著有《千古文人侠客梦》)曾经听过金庸讲课,也见过金庸签售现场。他回忆说,不止一次见到这样温馨的场面,有读者要求签名,金庸总是很配合,问人家叫什么名字,顺手写两句勉励语或俏皮话。让陈平原印象深刻的是,金庸在那么疲劳的状态下,始终保持笑容。

在陈平原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超越雅俗的,武侠的精髓在于“侠是灵魂,武是躯壳”,金庸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产生持久的精神震撼,正在于他通过武侠书写人性、展现历史,这和那些人类历史上的文学经典一样,守护着那些恒久不变的价值观,这也是其成为经典的精神所系。

1983年《射雕英雄传》

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金庸在武侠写作上,构筑了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他的离去,也是他所代表的武侠小说时代的结束。白烨说,金庸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财富,是以人文为内核的武侠小说,现在很多武侠小说只能看到体力、武力、自然、神秘,没有金庸写得丰厚,没有他写得那么荡气回肠,也没有金庸留下的那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庄庸认为,在金庸之前,“侠”都叫“游侠”“豪侠”,讲究江湖快意恩仇,这些“侠”都是对现有革命体制的破坏、颠覆,而金庸之“大侠”为“侠之大道,为国为民”,“侠”因此从破坏者变为建设者,解决了“道”的问题。

对于金庸的辞世,金庸研究专家陈墨表示,自己一直处于震惊的状态,“他把一个古老文类能够写到令人刮目相看的程度,成为长久的公共话题,并进入学术圈进行讨论,这本身很了不起。”陈墨认为,会讲故事是文学的根底,而金庸讲故事的根底可能远远超出我们对于通俗文学的认知。“30年前,我读大学中文系时读了金庸小说,但读中文系的人一般不可能去读通俗文学,金庸显然打破了雅俗的藩篱。”在陈墨看来,人们谈到通俗文学都会认为是自我复制,但金庸小说既不复制别人,也不复制自己,他总是在自我突破、自我完善。

1997年《天龙八部》

金庸的武侠小说更是影响了一代代网络作家。庄庸特意提及,他的名字正是因为崇拜金庸,而在大学时特意改的。“金庸的理念、创作,深深影响了几代网络文学作家,像大神级网络作家猫腻的《剑客》,就是将武侠魂渗透在其中。”庄庸认为,金庸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里程碑式的桥梁。网络作家、天下书盟小说网总编辑董江波说,金庸的去世,代表着那个恩怨情仇的武者江湖,彻底离我们远去了。

 

②电视剧

金庸小说频繁搬上荧屏,十年一部经典翻拍

传一曲天荒地老

共一生水远山高

正义不倒

会盟天下英豪

无招胜有招

——《笑傲江湖》

“一剑飘飘,一声笑傲。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对很多80后来说,首播于2001年的央视版《笑傲江湖》拍出了金庸文学世界里的大部头作品,剧中由李亚鹏、许晴饰演的令狐冲和任盈盈,也是大家想象中江湖游侠、神仙眷侣的模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金庸小说作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来源,已经被港台和内地的影视剧创作者们先后翻拍。仅《笑傲江湖》一部作品,就先后有过1985年的台湾古早版、1996年的TVB版、2000年的台湾任贤齐版、2001年的央视张纪中版、2013年的于正版和2017年的网剧版。

几乎不到十年就翻拍一次,尤其是近几年来翻拍的频率进一步提升,直接印证了金庸作品的高影视转化率。去年刚刚从金庸先生那拿到了《天龙八部》电影版权和《连城诀》电视剧版权的樊馨蔓,在得知金庸离世消息时,还在公司和团队商议《连城诀》的改编事宜。曾经作为导演张纪中的妻子,在央视版《笑傲江湖》和《射雕英雄传》创作团队中,樊馨蔓始终也是核心主创。作为金庸的浙江同乡,樊馨蔓回忆1997年还在央视时,还是马云建议她拍摄金庸的作品,而1998年见到金庸本人时,双方的合作也十分顺利,金庸只收取了一块钱的版权费就把《笑傲江湖》的版权授权给了当时隶属于央视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金庸先生是很有浙江人性格特点的,这么多年有那么多金庸剧翻拍,他对有些作品不太满意,就不会再授权第二次。”樊馨蔓回忆,作为文学大家,金庸先生并不会直接干预翻拍剧的创作,只是对小说里某些人物的创作会有要求,还会选择去现场探班。樊馨蔓认为,当年央视版金庸剧的翻拍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心中的经典,关键还在于创作团队采取了极为尊重原著的态度,“每部戏也会做一些调整,但我们不会做伤筋动骨的改造。”

《连城诀》总编剧汪海林也表示,金庸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通俗小说家,尽管他30年前就停止了创作,但是他的作品作为经典文学提供的人物模型和结构模型,其实已经被作为“摹本”化入今天的故事创作中。“我们在今天的各种谍战剧、情感剧和商战剧中,都能看到金庸文学里编故事的套路,像郭靖这种独一无二的人物,后来就有许三多和他相类似。金庸武侠故事里的桥段其实也出现在《仙剑奇侠传》《花千骨》中,包括如今的网络文学其实也是用了武侠故事的底子。

作为2017年网剧版《射雕英雄传》的导演,郭靖宇早在2001年央视张纪中版《笑傲江湖》剧组里与金庸结缘,他回忆起当时和金庸还有过直接交流,对老先生重视影视改编的印象深刻。郭靖宇改编的《射雕英雄传》,去年以高达7.9分的评分,成为近年来观众口碑最好的金庸剧,而郭靖宇坦言,其实最核心的秘诀就在于尊重原著。

 

2001年《笑傲江湖》

1998年《鹿鼎记》

“金大师虽走,但作品仍留在人间。”郭靖宇感慨,作为经典文学作品,金庸小说本身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如果后来的创作者不能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超越金庸,其实不必做大量改动,“改得面目全非还不如不用,金庸留下的作品其实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影视走出去的一面重要旗帜,希望未来同行们会有更好的诠释,能有全世界都能看得懂的新武侠剧。”

③电影
金庸小说翻拍电影是“永恒的挑战”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有制作能力的电影公司就想拍摄它。金庸小说卷帙浩繁,无论故事内容还是文化意蕴,都很难在一部电影里容纳下来,而将想象性的小说转化为具象性的电影也难以满足所有观众的想象力。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沧海一声笑》

1992年《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金庸作品对电影人既是永恒的诱惑,也是永恒的挑战。他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改编素材,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改编达到了小说的艺术高度。”武侠小说研究者陈墨说。

1958年,由香港峨眉影片公司拍摄电影《射雕英雄传》上映,该片由胡鹏执导,曹达华、容小意、李清 、梅绮等主演,这也是金庸作品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从那以后,金庸作品就成为几代香港电影人创作的素材宝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邵氏公司拍摄了二十多部金庸电影,这些电影虽然取景比较简陋,但对原著较为忠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徐克开启的新武侠浪潮则对金庸作品进行了大胆改编,比如《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此外,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王晶执导的《鹿鼎记》都是较为知名的金庸作品改编电影。

1994年《东邪西毒》

严格来说,这些电影真正的金庸粉丝可能不会买单,因为它们更像是独立的‘徐克电影’‘王家卫作品’。”陈墨说,此前许鞍华执导过一版《书剑恩仇录》,跟原著比较接近,“但这部小说本身并不是金庸最好的作品,影响力也就有限。”

曾创作过《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等电影剧本的编剧何冀平说,金庸和她都是第一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香港会员,当时整个香港只有五六个人家入中国作协。“他喜欢看京剧,经常去看香港京剧名伶邓宛霞的演出,我们见面了会点点头、拉拉手,他是一个不太善于交际的人。

在何冀平看来,金庸应该是武侠作家的第一把交椅,其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不仅对中国人、对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响。就香港电影而言,他也给了编剧、导演很多启发。“我从他的作品中,吸取了很多好的创作方法。他的小说很善于写人物 ,而以前的香港武侠片不是很突出人物,所以我在创作《新龙门客栈》剧本时写了很多有特色的人物进去,比如张曼玉演的金镶玉、 林青霞演的邱莫言。金庸的小说故事都特别曲折,里面会有很多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典故等很多有文化的内容,这在以往的武侠小说中也比较少见。”

香港电影人吴思远回忆,在他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期间,有一年曾经邀请金庸为最佳编剧奖颁奖,老人家欣然同意。颁奖礼当晚,金庸出场前对他的介绍是“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颁奖时,金庸讲了很多话,都是关于剧本的重要性。吴思远说,一年前他开始筹备《金庸轶事》一书的出版,书中有很多关于金庸的珍贵资料和图片,预计很快出版。

“其实金庸先生对华人文化圈的贡献早就已经完成了,他的去世就是最后的句号。只不过他在世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他还在,现在就剩下作品了。”陈墨说。无论怎样,金庸的意义或许还未到最终定论的时候,就如同陈墨所言:“读或不读,评价高或不高,喜欢或不喜欢,都很正常。”在他看来,这种争议本身也可以活跃我们的文化心灵,这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值得长久研究。

他日江湖相逢  再当杯酒言欢

 

这一年,

除了这位武侠小说的泰斗,

还送走了太多人……

陪伴了一代人童年的国民主持人、

一张嘴,就是江湖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化蝶而去的小提琴演奏家……

 

2018,他们都走了……

李咏:那个卷发、扔手卡的国民主持人
2018年10月25日,主持人李咏患癌去世,享年50岁。

师胜杰:百姓的十大笑星
9月28日21时43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去世,享年66岁。

臧天朔:“朋友”,一路走好!
9月28日,歌手臧天朔凌晨4时56分因患肝癌于北京去世,终年54岁。

布仁巴雅尔:“吉祥三宝”永失一宝
9月19日,蒙古族音乐人布仁巴雅尔因突发心梗去世,年仅58岁。

朱旭:“最好的老爷子”走了
9月15日凌晨2时20分,北京人艺著名艺术家朱旭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单田芳:“他一张嘴,就是江湖”
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

盛中国:《梁祝》奏罢,化蝶而去
9月7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

常宝华:要做“蔓儿”,不做腕儿
9月7日,88岁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在京逝世。

计春华:反派专业户
7月11日,计春华因病去世,终年57岁。

李敖:“我不羡慕别人的年轻,我只羡慕去年的我或者上半年的我。”
3月18日,李敖逝世,享年83岁。

还有,他、她、他们……

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

8月15日,《樱桃小丸子》原作者樱桃子因乳腺癌去世,享年53岁。

8月18日,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去世,享年80岁。

深切缅怀,
离开的人。
提醒自己,
珍惜当下。

 

来源:北京日报综合艺绽、央视新闻、新华社、环球网等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