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黎隆武像破案一样写海昏侯 当皇帝27天干1127件坏事

2016-03-04 12:15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6年3月4日讯,正逢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在首都开展,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同步推出历史纪实文学《千古悲催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这是首部关于海昏侯刘贺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北京晚报》特地专访作者黎隆武,请他介绍结合海昏侯墓出土的各种文物,书写刘贺曲折离奇的帝王之路、如何对很多未解之谜给予合理的解读。

海昏侯封面

创作灵感如何变成小说的?

书乡周刊:《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是首部全面呈现海昏侯刘贺传奇人生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也是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请问您的写作计划是早就有的,还是配合海昏侯墓在南昌的发掘、出版社给您的命题作文?

海昏侯作者

作者 黎隆武

黎隆武:这本书的出现,缘于一次邂逅。

我长期从事公安、宣传工作,因为工作关系,我有幸去过几次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现场。每一次站在大墓发掘工地顶端倚着围栏往墓内主椁室俯瞰时,遥观底层历经二千余年而不腐的坚实的木材,听着工作人员对大墓内部结构和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的介绍,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

我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但一直对历史很有兴趣,尤其是秦汉历史故事。海昏侯墓的发现,一下子把我带入了汉武帝前后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汉武帝、李夫人、刘贺、霍光……历史的烟云燃起了我的热情和好奇。有段时间我逢人就说海昏侯,开口就是刘贺。

2015年年底,我偶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的张秋林,谈起了我最近痴迷的一个话题——海昏侯墓的发现及海昏侯刘贺其人。秋林一听我讲起刘贺的故事,也立刻被吸引住,于是立刻鼓动我把所讲的故事写出来,出一本关于刘贺的著作。亢奋之中,我随口应允,但说完我也没当回事,很快将此事抛到九霄云外。

两天后,我从北京出差回南昌,在飞机上又遇到张秋林,两人的位子还在一起,真是巧了!话题自然是海昏侯,云中大谈两小时,谈得天花乱坠,把我们四周的乘客也吸引了。那天的张秋林也变成了一个刘贺专家,并且以一个出版家的专业眼光,建议我构建一部有关刘贺的历史纪实小说的框架。他谈得激情四射、热情高涨,我反倒是冷静下来,我谈得多的其实是武帝的故事,刘贺多在推测阶段,有关他的史料实在有限,基本有定论,很难发挥,说说是可以的,真要写成书,谈何容易。

我有点犹豫,但是秋林对我信心十足,并从社里调配了一支精干有力的编辑队伍给我做助手。与此同时,他把这件事向担任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研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朱虹同志汇报了。在闻知我想创作这样一本有关海昏侯刘贺的书作后,朱虹同志给予了热情的鼓励,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这样一来,我不写也不行了。很快,我就把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投入到了书稿创作之中。书稿的创作时间基本上和海昏侯墓主棺椁的考古发掘时间一致,也算是主动配合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某种契合吧。

当皇帝27天却干了1127件坏事?

书乡周刊:写作中,这个人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黎隆武:海昏侯墓主刘贺,这位王室后裔身份复杂,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先后经历了王、帝、侯三种身份,一生跌宕起伏,悲怆早逝,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其为人、政治作为以及其废立原因等等,史学界多有争议,民间更是传说纷纭。总之,在这位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墓葬主人的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和传奇的色彩。然而,这样一位传奇的帝王侯,史书对其记载不多,但对刘贺这个人物基本有定性:荒唐淫乱,不尊礼法。史料中有刘贺当皇帝27天却干了1127件坏事之说。

假如真的是如此的话,权臣霍光怎么会让他来做皇帝呢?并且,从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来看,有孔子像,有记载有《论语》等经典儒家著作的竹简,有计时用的滴漏,有大量精美的文物,可见其品位不凡、尊崇儒学。这些与史料记载的那个刘贺我觉得不太相称。由此我又想到,他从小在孔孟之乡的山东长大,处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史料记载他有专职老师,从小熟读诗书。所以,我觉得刘贺的身上有许多的疑惑,史书对其可能也多有误读。因为有这些神秘和疑惑,刘贺对我越发有吸引力,让我产生强烈的欲望去探索。我就是从这些疑问入手,开始对刘贺的人物设计和刻画,谋篇布局也是由设谜与解谜构建。我想努力塑造一个比较符合刘贺的成长、人生经历以及历史身份的人物形象。

做历史研究和破案有相似之处?

书乡周刊:创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黎隆武:创作这本书时最大的难点是,由于史料的极度缺乏,让人难以对刘贺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合理把握和准确定性。为了还原真相,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刘贺,我结合海昏侯墓出土的各种文物,对刘贺曲折离奇的帝王之路,特别是史书上少有着墨的刘贺的青少年时代以及其迁至江西之后的故事,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轨迹,通过诸多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故事对其人其事进行了大胆想象,对于很多未解之谜也给予了全新解读。比如,为什么刘贺能当上皇帝?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结合刘贺前后一共三任皇帝的情况,把刘贺和他的前后任的命运与汉武帝联系起来。刘贺的前任昭帝刘弗陵是武帝向霍光托孤的小儿子,刘贺是武帝与他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的孙子,而刘贺的后任宣帝刘询是武帝最愧疚的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武帝之后的这三个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辅政大臣霍光,所以我设想了武帝当年托孤给霍光时给霍光交代了要辅佐好幼小的皇帝刘弗陵,同时要善待自己最喜欢的李夫人的后人,以及善待好最愧疚的戾太子的后人这三件事,成为故事能解释得通的历史脉络。

书乡周刊:您是从事公安、宣传工作的,又写了历史小说,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说法:“历史侦探”。您是否觉得做历史研究和破案有相似之处?

黎隆武: 我曾经在公安战线工作过二十多年,三年前因机缘巧合转行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两者一文一武,看似大相径庭,实则相互贯通。这些年角色的互换,尤其是对刘贺身世的探寻,让我深深感受到做历史研究和破案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拨开历史迷雾比破案更难,毕竟是历史的烟云,不容易看清。在研究分析刘贺的人物命运时,我像侦破疑难案件一样,在如烟的史料中收集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大胆假设想象,细心揣摩历史细节,用侦查破案的态度来分析这些材料,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分析,再变成文字记述。书稿写作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破案还原真相的过程,而这种真相有可能是历史的真相,所以格外耗费心力。胡适有云:做历史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考证。胡适所讲的话,公安破案时也常用。所以,这两者还真有很多相似之处。

怎么将历史故事
与考古发现联系起来?

书乡周刊:如果没有考古发现,后世的人只能通过文献来了解历史,但是文献往往会因为当权者的需要而改写,或者历史因为文献的缺失而不明,所以现在的历史写作者越来越重视田野考察。例如这次的海昏侯墓的考古结果甚至将改写西汉历史。您在书中结合了大墓发掘的大量文物,能给《书乡周刊》的读者举几个例子吗?

黎隆武: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葬品最为丰富的汉代墓群。其主墓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工艺水平之高超,令人惊叹。其中,雁鱼灯是非常奇特罕见的灯具。以大雁叼着一条鱼为造型,燃烧的烟能够通过鱼腹和烟道进入大雁的肚子里,经过肚子里面水的净化,达到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的目的。我设想这种雁鱼灯的设计是刘贺在海昏侯任上看见大雁捕鱼触发了创作灵感。

还有出土的孔子像屏风,屏风背面衬有厚铜板,正面有孔子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像,旁边还有他的几个弟子颜回、子贡、子路等像。根据这些墓葬品,按照汉代事死如事生的葬制,我设想刘贺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出土的东周时青铜缶酒器,上面的盖子可以打开,这件青铜器是用失蜡法制成的,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东周时的青铜酒器,应该是刘贺的收藏品。还有48块价值连城的马蹄金,应该是武帝及当朝皇帝的赏赐品。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尝试文学创作,海昏侯是个历史人物,这本书有点历史纪实小说的味道,也有点文无定法、随性而作的味道。在创作时,我基本遵循大胆想象,小心寻证,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寻求真相。这个真相是艺术真相,是力求符合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的真相。我试图将历史故事与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联系起来,对刘贺其人展开大胆的想象与合乎逻辑的塑造。比如,刘贺在接诏进京主持先帝葬礼的途中买了两只长鸣鸡,史料上藉此认为他玩物丧志,但我认为,这恰恰是他想闻鸡起舞、勤于政事的决心。

十几吨没有年号的铜钱
是做什么用的?

书乡周刊:您还对考古发现给予了自己的解读,也请您举例说明。

黎隆武:再比如大墓中出土了十几吨没有年号的铜钱,我看了一些此前的猜测分析,有的说是刘贺当皇帝期间准备的,因为没有来得及确定年号,因而这些钱币不能流通,最后只能随葬。也有的说是刘贺被废之后,心中不服,因此悄悄私铸了大量钱币,准备造反用的。这些猜测分析我总感觉比较牵强,钱币铸造使用的模子应该是一次性的,不会为了加上年号而两次铸造,因此第一种猜测明显站不住脚;第二种猜测的可能性也不大,被废之后的刘贺处于被监视的状态,私铸钱币事关重大,不可能逃出朝廷的耳目。我对此亦是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我查阅汉代随葬品资料,看到了汉墓有随葬陶质冥币的有关介绍,冥币的形状类似于五铢钱,只不过是陶质的,而不是金属制品。联想到汉代的南昌,青铜冶炼技术已经比较发达,有没有可能是刘贺在就任海昏侯后,利用当时南昌当地的这种便利条件,为自己铸造了一批铜质五铢钱,以作为自己百年后的随葬品。而刘贺的墓中,并没有发现陶质的冥币。原来这些没有年号的五铢钱竟极有可能是“冥币”,汉代“事死如事生”,不差钱的刘贺给自己预先准备了金属制成的冥币,真是个“土豪金”,怪不得出土了这么多没有年号的铜钱。在我作品下厂付印后,我遇到考古专家徐长青先生,向他请教这个问题,他说这批钱币也可能是赠币,因为汉代有赙赠制度,霍光死时朝廷赙赠的钱币比刘贺的更多。这是我听到比较合理的另一种解释,但我觉得即使是赙赠的钱币,它的用途就是冥币。

一个在位仅27天的皇帝经历
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书乡周刊:中国的帝王众多,论雄才大略、建功立业,似乎都和这个在位时间短暂的废帝刘贺无关,出版社介绍说您的作品“以史为镜,与古人对话,夹叙夹议”,那么您在写作中放入了对历史怎样的思考?

黎隆武: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创作,我觉得如果仅仅停留在呈现和叙述上是不够的,必须有对这段历史的思考。所以我加入了一章对历史的思考,以假设历史可以重来,与刘贺那个年代的历史人物展开了深度对话,提出“有权不可任性、年轻不可任性、有颜值不可任性、有功劳不可任性、有靠山不可任性、有冤屈不可任性”六个维度的思考。比如“有权不可任性”。在封建社会,皇帝毫无疑问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权容易任性,特别是没有监督的权力就更容易任性。无论是只干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废的刘贺,还是干了五十四年皇帝才驾鹤西去的武帝刘彻,他们的共性都是作为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有权就任性。再比如“有功劳不可任性”,对霍光居功自傲、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的任性胡为进行了鞭笞,霍光虽然曾经有功于朝廷,但过于任性的结果是家族的灭亡。(李峥嵘)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