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韩春雨回应论文遭质疑不想打嘴仗 揭秘到底争议是什么

2016-08-03 12:10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2016年8月3日讯,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及其团队5月份在全球知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说,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论文一发表便引起全球生物学界巨大关注,因为基因编辑是当前的热门领域,主流技术是被广泛认为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

1

争议是什么

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及其团队5月份在全球知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说,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论文一发表便引起全球生物学界巨大关注,因为基因编辑是当前的热门领域,主流技术是被广泛认为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而根据论文,NgAgo-gDNA技术与CRISPR-Cas9技术相比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

不少研究者纷纷跟进这项技术,随后不时传出各种消息,有的说重复不了该实验,有的说能重复但效率低,但迄今还没有任何正式发表的科学文献表达支持或反对的观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加埃唐·布尔焦在网上公开发文表示,他不能重复韩春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因此“我对NgAgo技术有严重的怀疑”。他呼吁《自然·生物技术》要求韩春雨公布更多原始数据和实验细节。随后,国际上一些科研人员如西班牙国立生物技术中心的路易斯·蒙托柳等人表示支持布尔焦的质疑。

相关方态度

对于相关质疑,韩春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论文是真实的,“我们实验室已经重复了很多次”。他强调,自己忙于科研,对于外面的种种说法,不愿意多费精力来做回应。

记者联系了《自然·生物技术》编辑部,该刊发言人声明说:“《自然·生物技术》对于人们提出的任何关于论文的疑虑都会认真对待,并加以慎重考虑。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

由于此前有报道说,韩春雨论文曾先投给美国《科学》杂志,被拒稿后才转投《自然·生物技术》。记者还联系了《科学》杂志出版方美国科学促进会。科促会公共项目负责人金杰·平霍斯特说,《科学》杂志不会证实或否认某篇论文曾被拒绝刊发,也通常不会评论其他通过同行评审机制刊发论文的期刊,但“刊发论文的主要目的之一确实是让研究结果可重复”。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饶毅担任主编的科学类新媒体《知识分子》曾在韩春雨论文刚发表时予以重点介绍,引发了国内媒体的报道热潮。饶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韩春雨的工作,与其他初次发表的工作一样,需要其他实验室能够重复,需要时间检验,需要多方面比较,需要知道能够有多少发展,才知道是否过硬,有多大意义。”

饶毅强调,实验科学的最后结论不取决于雄辩,而在于事实。他举了自己曾遭遇的一次争议为例子:1999年,饶毅发表论文阐述Slit蛋白质的功能;2001年,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否定饶毅的结论;饶毅于是做了更多实验,在2003年发表新论文,证明了自己的结论正确。在这次事件中,最终起决定因素的是进一步的实验。

怎么看科学

这次论文事件引发巨大关注,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基因编辑是当前热门领域,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韩春雨没有出国留学经历,在河北科技大学工作,凭借上述论文,一鸣惊人;而如今遭受国际同行的质疑,也引发人们担心,剧情会否反转。从论文发表至今,媒体对韩春雨紧追不舍,那应该怎样客观看待相关报道呢?

与此次争议无关的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吴建永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理解“媒体需要热点,大众需要追星”这类行为,但科研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后才能做出最终结论,因为许多科研成果的影响因素复杂,需要时间才能辨别真伪。而现在处于未决阶段,一些媒体的报道容易引起有各种倾向性的猜测。

吴建永为此写了题为《木桌子效应》的科普文章,回顾历史上著名科学家费米当年用中子引发核裂变,别人却不能重复的故事。费米后来发现原因是他用木桌子,木材中的氢原子有减慢中子的作用,而其他人用大理石桌面,所以不能重复。费米由此进一步总结出慢中子理论,发明了核反应堆。吴建永说:“未知因素影响实验结果,造成实验不能重复,是科研中的普遍现象,应该学会以平常心看待新闻中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发现。”

当然,科学界也有实验确有问题而最后真相大白的例子。比如轰动一时的日本小保方晴子案例,她2014年1月在《自然》上发表关于一种“万能细胞”的论文,在同行无法重复并提出质疑后,她自己无法在有监督的条件下重复实验。最终她供职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当年12月宣布否定其论文结果。

费米和小保方晴子的两个案例说明,在一个新实验暂时不能被他人重复时,各种可能都有。在韩春雨论文的争议中,各方虽然观点不一,但都强调要以实验结果为立论基础。因此,最后的结论也要看更多的实验,而这需要时间。(据新华社 东方IC供图)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