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刘父亲解锁打开的手机里,记者发现事发当天,也就是本周星期三,当天小刘的手机一共接收到131条的催款短信。这些催款短信涉及近十家的网贷公司。更令人刘师傅吃惊的是,他发现了一段视频。这些他对儿子的死有了新的看法。

陕西大学生疑被校园贷催款,家中上吊身亡。
刘师傅:“手机解码之后,我看到视频,我心里就不平静了,我认为孩子被人胁迫了,脖子上有勒痕。”
记者了解到,视频录制的时间是2017年6月26日,也就是小刘去世之前两天。也是小刘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段影像。从视频拍摄时的状态看,小刘在念这些贷款信息时有些僵硬,脖子处有两条明显的勒痕。小刘的亲属认为,小刘不但是被校园贷的催命短信逼死,生前还极有可能受到了放贷人的胁迫和伤害,才最终走向绝路。
刘师傅:“我就想知道孩子的死因是什么引起的?有没有暴力催款?孩子借款,我还,我砸锅卖铁也还,你把孩子的命还给我。”
记者看到,小刘的手机相册中保存了自己的学生证、身份证照片。而这些正是他用于校园贷的主要凭证。查询这些曾经进行过贷款的公司,竟然多达22家。
正在采访时,小刘父亲的电话多次响起,而这些正是前来催债的网贷公司。
洋洋小贷工作人员:“你儿子在我这借了一千块钱,让我跟你联系,刘师傅 你是哪家公司,我是洋洋小贷李XX。”
网贷公司工作人员:“如果不还钱,就把你儿子的信息上传,列入黑名单,以后不但不能贷款,还影响到毕业,找工作等等……”(来源:闽南网)
相关新闻
大二学生上吊身亡 孩子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积极情绪得培养
3月4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宿舍内上吊身亡,警方介入调查。

当天下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学生崔某某被人发现在宿舍内身亡。校方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3月9日上午,华商报记者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崔某某是该校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大二学生,今年22岁,家在乾县。“据老师和同学反映,崔某某平时有点抑郁,前不久还接受过心理咨询老师的心理疏导。”该学院一名负责人说,“学校老师还比较留意他的情况,事发当天是周六,一位老师还问他要不要一起出去,他说要收拾一下准备回家,当时的情绪正常,没想到下午就发生了这种事。”随后,记者从辖区派出所获知,事发后进行了初步调查,崔某某是一个人在宿舍内上吊自杀,其他情况还在调查中。
相关新闻
学生寝室自缢身亡 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积极情绪得培养
2月19日晚,四川师范大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2月19日下午3点10分,该校一大四学生被发现在寝室死亡。警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勘察和取证,初步结论为自缢死亡。该案件的有关信息警方正在调查。目前,学校稳定,教学、工作、生活秩序正常。
据四川师范大学消息,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同志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处理相关事宜。学校对此事件的发生十分惋惜和悲痛,对死者表示哀悼,对死者家属表示慰问。
相关新闻
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 积极的情绪要从小培养
原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他说,要尽量做一个天真的人。这句话里埋藏着一种积极的身心状态,一种开阔、不扭曲、不变形的生活态度。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职场上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现状。

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你挣多少钱关系不大,和你当了多大的官关系不大,积极的生活态度缘于对生命的思索和正确把握,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可能把握不了自己的事业前途,但是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把钥匙其实就在自己手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掌握积极的生活态度,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开学在即,中考在即,高考在即,又有中小学生自杀的消息曝光,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在原则上对中小学生自杀问题讳莫如深,我们也无法获得一个城市乃至全国中小学生自杀的准确数据,但是从各种途径曝光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引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一个还鲜嫩如花的生命用自杀的方式告别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领略的美丽世界。家长们容易把原因归结为应试教育,学业压力,对孩子成绩的刻意关注等等外在因素,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命的崩溃,最终是缘于一种极致状态的负面情绪导致心理崩溃。人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大多数人都有过受累于情绪的经历,经历过接二连三的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可能处于逆反成长期,帮助他们奠定积极的情绪状态顺利度过生命的脆弱非常要要。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们总是过于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积极心理的建立。这就像战场,逼着战士去冲锋陷阵,却没有交给他们使用武器。赤手空拳,自然是不战而败。
我们都懂得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这些道理的基础就是必须要拥有积极的心态,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单调乏味的工作充满生趣,使自己无忧无虑,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而积极的心态要从小培养,逐渐教会孩子调整、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都缺少这一课。(来源:北京晚报)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