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社区养老有高招:潮湿地下室变社区养老生活馆

2018-04-02 11:22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4月2日讯,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位于东南二环的方庄是北京第一个整体规划的住宅区域,曾被称为北京的“富人区”。建成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方庄地区的“城市病”日益突显。去年,芳城园14号楼占地1700余平方米的地下空间还是各个小房间比邻的地下“蜂窝”住宅,120多个房间里,曾经容纳超过300多名外地务工者,线缆因为年久失修随意耷拉在墙边,墙体漏水,地面潮湿,空间黑暗,阴湿味道刺鼻。

经过一年时间,方庄地区经过拆违腾退出许多地下空间,结合老小区的性质和60%以上居住着老年人口的现状,这个占地1700余平方米的地下空间被开辟成一个365社区居民生活管家基地,逃生指示标识、卫生间、安全设施等一应俱全;功能分区清晰,包括医疗区、文娱区、商业区,空间明亮整洁,每个区域都有可视化网络摄像头实时监控,成为社区的居家养老、公益活动和便民服务的共享空间,为社区高龄、空巢家庭老人提供一年365天的生活照顾。

“社区老年健康驿站”

“老年人常见的颈椎不舒服,背部难受,可以来这做按摩,除此之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老年人常见的‘三高’疾病,也可以在这做康复治疗。” 家在西直门的退休老师仲桂芳今年65岁,隔一天就坐车来到方庄芳城园一区做保健治疗,这里不是一个大医院,而是一个存在于地下室里的社区居民健康管家。

“先做40分钟太空仓细胞修复,如果颈椎不舒服,可以做40分钟脊柱调理;量子汗蒸室里不用脱衣服就可以解乏,做完身体微微出汗,浑身轻松。” 起初,仲桂芳抱着保健的目的前来,每次在上医原健康管家停留的时间大概有2个小时左右,可来回就要花费3个小时车程。

“那么远跑过来值得吗?”“值得,我们社区就没有这么便利的健康管家,像私人医生一样能教人怎么管理自己的健康。” 仲桂芳第一次来就做了几项免费的体检,身体的各个指标都显示在了单子上,并建立了自己的健康档案。单子上显示,这是一个叫做量子医学全科的检测,毒素、酸碱度、骨密度、血液粘稠度、微量元素、内分泌等在内的30多个大类,涵盖400多项检查。“这个人体软件系统能让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90%。”健康管家的负责人刘育林说。

“我经常觉得身体不舒服,但去医院做完医疗体检后查不出具体毛病。医生不会多说,单子或者片子上的专业术语我们也看不太懂。” 说起这个经历,很多人与仲桂芳有同感,但健康管家解开了她多年的忧虑:“体检查不出来是因为只有少量功能失调的细胞,还没达到医疗体检异常值所需要的细胞数量。大医院的医生精力有限,检测设备供不应求,因此很难给出每个人的针对性治疗意见。” “难怪很多人看起来好好的却突然就得了重病,其实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仲桂芳感叹道。

此次前来,仲桂芳把曾在医院做的诊断资料都拿来了,让刘医生看看。“她有颈动脉斑块,在医院里做的检测,如果再去医院还得预约、挂号、排队,其实很麻烦。在这里,一方面有专人护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食疗,辅助设备做康复治疗。 健康管家原则上不做诊断,只是通过中西医合璧的方法弥补医院里末端医疗“切块分科”的治病体系, 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从源头调理身体。

“是药三分毒,很多老人的慢性病是不需要吃药的。”在刘医生以往的诊断经历中发现,因为观念和认知的偏差导致心理和行为偏差,从而引起健康问题的老人不在少数。“这些老人需要心理引导,通过食疗、有针对性地改变生活方式,甚至通过运动即可改善。”在芳城园社区居住的赵阿姨高血压服药已有七八年时间,一直头痛,血压常年在140—150/90—100mmHg之间,刘大夫觉得她的问题多在于生活方式和性格上。“既然吃了药血压还高头还痛,干脆停药完全按全面个体化方案执行,没想到一周内就降到126/76mmHg。”

位于芳城园社区的这个“健康管家”,其实是由方庄街道引进的一家社区共享健康示范基地,在占地不到70平米的房间里,解决的痛点就是社区居民没有定制化医疗服务。“其实,社区健康管家就是把医院里专业的东西翻译过来,一对一的告诉居民怎么去管理自己的健康。社区居民有这样的需求,很多人都认这个,只是苦于没地方可去。”仲桂芳说。

健康管家的隔壁是一个苗医泡脚专区,对于老年人来说,泡脚也是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老苗医健康养生堂的泡脚10块钱就能体验一次,得到了居民的厚爱。城一区10号楼的孙阿姨小腿经常抽筋,不算是大病但也很不舒服,尤其是半夜睡觉抽筋只能下地扶着桌子站着,通过多次苗药泡脚还有揉脚的体验,现在小腿不抽筋了,睡眠质量也变好了,对于老苗医的贴心服务,特送了锦旗表达感谢。

老苗医通过生活管家了解到,社区里有很多不方便出门的老人,老苗医每月定期拿出名额免费上门为他们修脚,热情的服务和公益的活动收获了很多老年粉丝。

“社区老年服务中心”

在1700 多平米的地下室,有近300平方米的区域里常常飘来快乐的手风琴、优雅的钢琴,抑或是浪漫的小提琴声,因为这里是“北京方庄俏夕阳艺术团”的活动大本营。

“没有活动室的时候我们常常在外漂泊,有时候去方庄活动中心,有时候自己寻找场地,室内外都有。” 曾丽家住芳城园社区,是老年合唱团的一员,晚年生活的重心即是和老伙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在他们看来场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去年以来,他们有了固定的场所,只要有活动向365生活管家负责人提前预约即可。芳城园是老社区,60%以上居住着老年人,把老人组织起来,丰富他们的文艺活动也是365生活管家的开办的初衷。目前艺术团由京剧票友汇、老年模特队、老年合唱队、老年乐队、老年舞蹈队等十几支队伍组成,定期的文艺活动让社区居民老有所乐,快乐生活。

除了热热闹闹的文化生活,喜欢笔墨纸砚的老人也有地儿可去。365生活管家免费提供宣纸、笔墨、书画毡子,制作书画案台,组织社区老年书法爱好者,并邀请社会爱心书法家现场挥毫。而且带动少儿参加,现场指导,“没有比让老有所乐更让他们有生活的干劲儿了。”365生活管家王艳秋说。

让社区居民“老有所乐”不仅体现在文娱生活上,365生活管家全方位的生活照顾,让社区老人连连叫好,比如“微信课堂”讲座活动,就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喜爱。怎样在淘宝上网购、怎样和子女用微信聊天、出门买菜怎样用支付宝付钱……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触网”行为可难倒了不少老人。住在城一区14号楼的王阿姨,今年60岁,在社区张贴栏上看到“微信课堂”的消息后积极报名。“参加完第一堂课后,我终于学会如何添加好友了,当场就把孙子的微信添加上了。给孙子发表情,孙子很诧异说:‘奶奶终于跟上时代了。’”王阿姨乐呵呵地说。第三次课堂,王阿姨学会发红包,给孙子包了一个“好好学习”的红包,孙子也鼓励奶奶“好好学习”,祖孙二人其乐融融。

渐渐的,“有事儿找生活管家”成了芳城园社区居民的一句口头禅,城一区12号楼的李阿姨,因为网上挂号系统总是无法登陆,导致没有办法预约挂号,找到生活管家帮助解决,志愿者在了解状况后,打开软件很容易就发现问题,在帮助阿姨注册后,便可以正常使用了,阿姨为表感激鞠躬致谢。这让王艳秋感触颇深,“对于年轻人来说仅仅是个简单的日常操作,但对老人来说真是太难了。” 在王艳秋看来,这就是社区生活管家所要弥补的空白,“老年人也有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我们还教会了老人如何网上缴纳水电等生活费、网上挂号、滴滴打车、网络相册、修图拼图、修水管、预约家政服务等,从老人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社区菜篮子基地”

在365生活管家的基地里,还有个占地百十平方米的“社区菜篮子”。“做完保健,我再拎点菜回去。” 仲桂芳夸赞道:“这儿的菜既新鲜又便宜。有油菜、山药、莴笋、菠菜、蘑菇,就拿油菜来说,家旁边3.5元一斤,这儿居然只卖1.5元。”在这间地下室里,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特产大蒜醋、野生花蜜、牛肉干应有尽有,居民下个楼就能解决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10号楼的吴阿姨,自从知道地下空间的便民菜站后,经常来买菜,“离得多近啊,买菜方便还比外面的市场便宜实惠,我一天来好几趟,随吃随买新鲜着呢,给家里冰箱都腾地儿了,还能多走走锻炼锻炼,我觉得挺好的,自从有了这个便民菜站,都没去别的地儿买过菜。”

了解到许多老人有自己种菜的习惯后,365生活管家邀请农技专家免费教授爱静不爱动的社区老人家庭蔬菜盆栽知识和阳台种植技术。经过一段时间,老人们会拿着自己种植的韭菜、生菜、白菜等到基地展示,交流经验,不仅体验生活情趣,还能在高楼林地里品尝到自己亲手种植的有机蔬菜。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曲经纬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