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白话春秋:一颗甜瓜引起的血案 为何说齐襄公活的像个孩子

2018-04-13 09:19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在齐桓公成为霸主之前,除了庄公、僖公这两位为齐国奠定了称霸的基础,其间还有位君主,就是齐桓公的哥哥,导致齐国内乱的那位齐襄公。

作者:柳树下


齐襄公在历史上风评不好,是个“德国骨科”,生活作风有大问题。不知道小时候受了什么刺激,长大了情绪很不稳定。《左传》对他的评语是“无常”,言行和准则让人头疼。聪明的君主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有些君主用“无常”来统御权力,比如曹操、汉武帝、嘉靖皇帝等。有些发挥不好的就成暴君了,比如孙皓、高洋、朱温等。

但是咱们这位主角我只能说他还真不是聪明,反而政治上有点白痴,简直就是个心里没发育成熟的孩子。杀他国国君抢情人这种事他想都没想就干了,为了妹妹搞死了妹夫鲁桓公,要知道春秋时代的历史是鲁国人写的,那你说能有他好果子吃吗。被骂了个透透的,尽管齐国的动乱有很多原因,但是《左传》却说了个小事,而这件事直接导致了齐国的内乱: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 ——《春秋左传·庄公八年》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连称、管至父两位大夫在葵丘这个地方戍边,条件艰苦又远离都城,按照那时的规矩,戍边的将领应该是一年一换,《尉缭子》有“兵戍过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所以这两位是度日如年,唯一的盼头就是新将领来换班。他们在出发前见过国君,那时候他们就说自己不想去葵丘,估计那时候齐襄公正在吃甜瓜,于是想都没想就说,来年瓜熟的时候我就派人把你们替回来。国君都这么说了,那连称、管至父也就没话说了,等着来年瓜熟就能回来了。葵丘这地方是边塞经常打仗,而打仗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两人就自己种起了瓜,熟了还能当土特产带回家。

盼着盼着,等到来年瓜终于熟了,两位大哥等了几天发现国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他们以为国君忘了,于是派自己的弟弟带着两车瓜送给国君,借此刷下存在感让国君想起来我俩还在葵丘呢。没想到,齐襄公瓜也吃了,人也夸了,就是不提换岗的事。在别人的提醒下,没想到齐襄公除了说些虚头巴脑国家荣誉之类的空话,让他们继续在边境种瓜,搞个蔬菜大棚什么的,或许某一年吃瓜的时候就让他们回来了。远在葵丘那两位彻底绝望了,一想与其跟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老死终生,不如带着兵回国弄死这个荒淫无道的暴君。

齐襄公不知道自己臣下的秉性脾气,什么都没过脑子,“无常”对外处理国际事务这叫权谋,“无常”处理对内属下的关系这叫弱智。齐襄公这个国君当的很任性,周围国家有内乱他不顾道义立马出兵,想和妹妹重温旧情直接把妹夫弄死了,非常情绪化,大臣们一个个都不敢直谏。他老爹齐僖公给他留下的底子太好了,让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至根本看不清自己,也不能看清自己下属,一味在下属面前狂妄自大,到头来给自己挖了个坑。连称、管至父二人有怨气也不敢说,直到感觉自己被戏耍了才一不做二不休。

春秋时期的君臣关系和后来的日本武士道很像,其实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是脱胎于中国春秋时期的君臣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总结这种思想用了两句话“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怎么解释,君主如果不尊重自己的臣下,臣下可以反了做掉主人,这种事咱也有,不过区别是做掉了主人不是为了让自己做主人,和中国后世的下克上演变成篡位不太一样,或者也可以成为浪人,就是不鸟你我自己走了。中国春秋时的君主和臣下没有绝对的忠诚和信任,那时候权力是分散的,没有后世那么强烈的依赖关系。有的只是利益上的互相依赖,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在那时候华夏民族是个尚武的民族,利益交换和价值取向都很简单,那时候的人也很简单,没有那么多束缚,是属于有大义无小节的那种。

对于齐襄公这样的人,活的像个孩子,根本不了解世事人情。不了解国际形势,也不了解自己的下属,还好他只当了12年国君,没把老爹留的本都败干净。为后面的齐桓公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为日后的争霸腾出了宝贵的君位。

(原标题:一颗甜瓜引起的血案)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