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古诗词除了背,你还要知道这些

2018-04-20 20:3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课改之后,古诗词占课本比例提高不少,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更多讨论和重视。学古诗词的意义何在?又该如何学习?

作者:辛上邪


叶嘉莹先生说,“一般人比较偏重于现实,而诗人往往更偏重于理想。尤其是中国的旧诗,它们所经常表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对象、美好的理想的追求与怀思。”让孩子从小学习古诗词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古诗词能以其凝练、厚重、美好的含义陶冶情操,加强文化修养。

个人生活的终极目的是营造、享受好的生活。好的生活应该是和谐的、美的。如果一个人不懂美好,缺乏必要的美育教养,不能感知美好,那么无论工作多么“成功”,可能都难以享受生活。美育教养并非局限于通常所认为的绘画、雕塑、音乐这些方面,而是指内心的美的启迪、感知。启迪、感知更多来自于日常生活、自然界、文学文化浸润等。

如叶嘉莹先生所说,古诗便有美育的教化功能。席慕蓉认为所谓“诗教”,“不就是要把这一种珍贵与淡泊的特性在潜移默化之中,根植到下一代的心里去吗?”

除了对美的启迪,学习古诗词还能在孩子心中种下文化的根源。叶嘉莹先生同样给出了理由,“真正古典文学的生命,它那种美好的、兴发感动的作用,很多年轻人不能体会了。所以我希望在幼小的生命成长的时候,就能够对于我们中国美好的文化传统,有一点点的感受,将来不管他是念经济、念商贸、念理工都可以,但是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根源,这对于他做人处事都会有相当的好处。”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厚重的一部分,是中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古诗词,有利于中文的学习。德国汉学家顾彬说,“语言决定一切。语言决定你的存在,你的思路。按照当代哲学家的观点:语言包括内容,语言和内容是分不开的。”学好中文的长远意义在于能促进思想观念的形成、完善。行为离不开思想指导。思想完善了,行为才能不盲目、有准则。

既然学习古诗词承载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怎么学,才能让这些美好的愿景成为现实?

首先,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理解能力、文化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选择适当的作品。当然,如果只是学习课本入选诗词,按照课本所选即可。但如果想拓展课外阅读,建议在选诗时考虑这些因素。

其次,诗人书写时,都是抒发的个人意志、情感,表达的是自己的某些想法。古代诗词没有一首是专为孩子写的。因此,尽管有些诗读起来比较“童稚化”,也不应被表象所迷惑。鉴于此,学诗的第一步是反复诵读,最后记在脑中。不必要求学习者在初学时即能体会诗句所有的含义,记下来,日后可以慢慢回味。反复诵读也有利于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再次,学习古诗词离不开对诗本事、诗人生平、历史背景的了解。既然诗作的创作都是动因的(有感而发、缘情而作、唱和之作、奉旨完成等),诗作内容必然与创作动机相联系。忽略了这一点,对于诗歌的理解将非常有局限性。

如流传颇广、深受痴男怨女喜爱的“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无关风月。这首诗其实想表达的是诗人张籍对李师道拉拢的拒绝。青州节度使李师道仰慕其才华,欲请张籍去做他的幕僚,但张籍厌恶其残暴,未收他的礼金,且写下这首诗名为《节妇吟》的诗以明志:“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诗中表面说的是一位女子已经结婚,不想再接受其他男子赠送的厚礼,她很感谢送礼的人,但也只能表示遗憾。而实际的意思就是拒绝李师道。

这类的例子在古诗词中并不少。另外,了解诗人的生平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生平不是泛泛而论。不能一概把诗人都概括成爱国主义诗人、边塞诗人、田园诗人等。了解诗人的生平需要切实知道他的出生、成长故事,尤其是仕途故事,因为古代诗人读书的目的都是要进仕,“学而优则仕”是五千年中国读书人的人生观。有些诗人后来成了隐士,并不代表他们从未有过求仕之心。

仕途的风波直接关系到诗人的思想观念、作品创作。比如王维和孟浩然并称为王孟,皆为唐代山水田园代表,可是他们的山水诗意境、感情、风格都非常不同。王维大隐于朝,始终未能完全真正归因山林。虽然建了辋川别业,可也只能在休假时小住。由此,他的许多山水诗是度假的心态,呈现的宁和绝美的无人之境,与俗世生活无涉。而孟浩然终身孜孜以求,却终身未仕,他是不得不住在田庄的隐士。他的内心是不隐的,是向往朝廷官场的。所以他的山水诗中总有怀才不遇的遗憾,或者是满心抱负的明志。山水的美在孟浩然眼中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一种常态。

同样描写空谷幽兰,盛唐宰相张九龄与初唐陈子昂所写的意趣大不同。陈子昂的《感遇》中写“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是不得志的幽怨;而张九龄的《感遇》写“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不慕权贵、不求赞誉、洁身自好的情怀。

如此对比后,对于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就更明确了。学习古诗词不是几节课或是几年的事情。对于真正喜欢古诗词的人来说,习读古诗词是一生的必修功课,古诗词是相伴一生的好友。

书摘

春野的雨和杜甫的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家都知道,杜甫责任心、忧患意识强,感时伤世,作品往往比较沉重。但是,这首《春夜喜雨》不一样,一开始就透着高兴劲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并不都一样。冬天是冻雨,冷雨敲窗,落地成冰;秋天是秋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夏天是暴雨,一泄如注,翻江倒海——都没有那么好,甚至还会带来灾害。但是春雨不一样,春雨是用来点醒春天的,它带来的是属于春天的滋润,属于春天的绿色,属于春天的生机勃勃,所以大家都喜欢春雨,期盼春雨。春雨仿佛也在回应人们的期盼,如期而至。所以才会有这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早不晚,恰恰就在该下雨的时候,下雨了,真是一场善解人意的好雨。

这如期而至的春雨是什么样子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春天的和风,在静静的夜里飘然而至,它滋润着天地万物,却又无声无息。这不只是春雨,这是儒家君子。中国人喜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通身散发着内敛的光芒。这场春雨也是如此,它滋润万物,犹如君子德泽万民;同时,它又无声无息,犹如君子不言而化天下,无为而治天下。

这场让人欣喜的春雨不仅下得是时候,下得柔和,还下得充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么是时候的雨,如果只是淅淅沥沥地下一会儿就结束了,那多遗憾啊。大地的干渴没有解除,万物的生长也就不会那么蓬勃。可是这场雨下得后劲十足,出门看看就知道了。若在平时,晚上有月亮,田野里的小路会反光,江面也会反光,都会显得比较明亮。而今天这个下雨的夜晚,因为云层厚,没有月光,天是黑沉沉的,小路是黑沉沉的,江面也是黑沉沉的,天地都笼罩在绵密的春雨之中,只有江边小船的一点渔火,透出黄黄的光芒。这一点渔火,一下子把整个色调都调亮了,也把诗人的心点亮了。

看到云头这么厚,雨势这么好,诗人放心了,要回屋睡觉了。他躺在床上,还在想着这雨,越想越高兴,不禁开始想象明天早晨的情景了。明天早晨,雨停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样的好雨下上一夜,一定能催开春花吧。等到明天早晨推门一看,一朵朵春花带雨,红艳艳、湿漉漉、沉甸甸,这样的生命,该是何等饱满,何等蓬勃!锦官城里,该成为花的世界,春的海洋了吧。一首诗,就从一场春雨开始,结束在一片春花、一座春城之中,写得细腻柔和,而又气象万千。

可别小看最后这“锦官城”三个字。锦官城是什么?是成都的别名,因为成都一向以织锦著称。三国时期,蜀汉在此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所以叫锦城,之后锦官城也就成了成都的雅称。李白《蜀道难》不是也写过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吗?所以, “花重锦官城”,其实就是花重成都城,点出了这场春夜喜雨的发生地点。但是,杜甫在这里用“锦官城”三个字,绝对不仅仅是点出地点这么简单,也不是为了音韵更协调。为什么用“锦官城”,而不用“成都城”?因为“锦”是一种最美、最柔和也最华贵的丝织品,而“花重锦官城”,就仿佛是鲜花着锦一般,那是何等的富贵风流啊。所谓春夜喜雨,到这里,真是喜上眉梢,喜上心头,喜不自胜了。北方的春雨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让人感觉到北国的辽阔和干燥。而江南却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有着江南特有的灵秀与轻柔。四川盆地则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显得那么富足和厚实。

(摘自蒙曼《四时之诗》一书,有删节)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