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地理

北京角楼图书馆每周开馆时间达70小时 已接待5万余人次

2018-05-07 15:41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5月7日讯,北京城左安门角楼,曾是北京古城地标之一,如今,它以图书馆的身份重新出现在北京市民的身边。

刘平 摄

当记者走进角楼时,由热心读者自发形成的朗读社团“喨音读书会”正在举办他们每周的定期活动,一层有琅琅朗诵声,二层则在静谧的阅读气氛下,时而传来窸窣的翻书声。角楼这座文化地标的久别重逢,带给人们的正是浓浓的文化体验。

北京的城门素来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称,左安门就是“外七门”之一。左安门角楼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坍塌,城墙于1957年后拆除。在东城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东城区文化委实施北京外城东南角楼的复建工程,并主持调研论证工作,经多方调研、案例分析、方案比对,将其功能定位于公共图书馆,在传承、保护这个老北京地标性建筑原有风貌的前提下,稳固内外结构,升级装饰环境,完善设施条件,打造成一个文物活化使用的展览展示馆,也是兼具图书阅览、文化交流、文化体验的公共阅读空间。角楼图书馆于去年10月正式开放,由东城区第二图书馆负责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文化公司来运营。

冰盏儿、塔铃、扇铃、收古董的小鼓、黄包车的脚铃、吹糖人的糖锣……走进古色古香的角楼图书馆,走廊里展柜里的这些老物件不得不让人驻足欣赏,这些老北京胡同里叫卖用的响器,都透着历史的沧桑、时光的味道,似乎在讲述着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悠悠岁月。走近馆内的书架,《北平风物》、《日下旧闻考》、《旧京环顾图》……你能看到许多老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书籍和期刊,甚至有些是已绝版的地方典籍。

据角楼图书馆运营负责人卢秋平介绍,角楼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160平方米,内设三层,一层为主题文化活动及展览展示区,主要举办老北京文化主题的展览,二层为图书阅览区,现有地方文献图书7000册、纸质报纸30余种、期刊100余种,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同时举办小型读书会等活动;三层为辅助文化活动区。

角楼图书馆全周7天开放。为了吸引更多中青年读者群体,每周五延长开馆时间至22时,开办“角图夜读”活动,每周开馆时间达70小时。自去年10月28日开馆以来,目前进馆已达52000余人次。

在角楼图书馆内,记者看到不少居住在周边的老北京人,读者高女士说,自己儿时就住在胡同里,现在老房子都拆了,很多老物件也都没了,时常怀念起过去的胡同生活,于是自己就常来角楼图书馆看看书,找找儿时的记忆。

考虑到馆内常有老年人来阅读,角楼图书馆有许多贴心的服务。卢秋平说,去年开馆不久,馆里就发现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障人士坐着轮椅前来,却没法上二楼。为此,图书馆研究决定,在如此寸土寸金的地方加装内部升降机,让读者无障碍地抵达二层阅读。卢秋平透露,这一设施运行后,得到读者的赞扬,许多老年读者来馆以后都要坐上大半天才离开。

另外,角楼图书馆还推出了3项品牌活动,包括“北京会客厅”、“非遗52日”、“老外爱北京”,围绕角图的馆藏书籍,邀请文化名人在角楼图书馆开坛授课,讲述北京历史文化,以及邀请非遗传承人传授非遗技艺,带领读者及外国友人进行非遗手作体验。这些活动吸引了一批喜爱北京文化的伙伴,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90后的青年,各个年龄段都有,并且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通过这些活动,角楼图书馆让读者近距离地感受和学习北京历史文化,唤起大众对北京的共同记忆。

卢秋平表示:“当下,读者不再满足于一本书的阅览服务,他们需要更多元的方式去了解一本书,并且把书中的信息通过亲身实践内化到心中,所以我们把延伸阅读、实物展示、分享交流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用一种立体化的阅读推广方式去强化读者对北京文化的认知。未来,角楼图书馆还将与出版社、书籍作者、文化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打磨更多的符合现代读者需求的优质阅读及体验活动,将阅读推广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展。”

 

 

来源:北京晚报 成长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