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三源里社区活动开展“社区好老头”项目 “宅”在家里的大爷发挥余热

2018-05-21 11:16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5月21日讯,“每次社区搞活动,来的基本都是大妈,很少见到大爷的身影……”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左家庄街道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社区好老头”老年男性社区参与公益项目,让曾经“宅”在屋里的大爷主动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甚至成为邻里守望的志愿者,为社区贡献余热,从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调研 老年男性更易出现退休综合征

“别看大妈有时候爱唠叨,但她们起码能找到心理疏解的渠道,参加的活动多,精神生活也充实些,退休后没那么大的落差感。相比之下,老年男性反而更容易出现退休综合征。”

长期从事为老服务的过程中,一直关注精神养老的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创始人卞学忠发现,不少大爷退休以后,很难完成从“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角色转换,总是一个人闷在家里,即便出门遛弯,也常常独自行动,很少主动跟周围人打交道,更是从不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甚至连社区服务站在哪儿都不知道,“他们在社交能力方面有一定欠缺,精神生活比较贫乏,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这样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左家庄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王峻的支持,“为老服务本身应当是整体推进,而不是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失衡。我们在选择相关政府购买服务时,也希望项目能激发和调动起老年男性的积极性。”

卞学忠意识到,要想让大爷走出来,必须先抓住他们的“痛点”。为此,左家庄街道委托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在三个试点社区开展调研。

“我们每次组织二三十位老人搞参与式工作坊,让他们坐在一起,围绕‘为什么不愿意出门’‘为什么不参加社区活动’‘希望有怎样的社区活动’等话题进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需求。”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李月表示,大爷们当时有些手足无措。通过小游戏,大家慢慢放松下来,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吐露心声。“讨论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参与,这也相当于是一次群体访谈。”如今,卞学忠仍保留着大爷们的讨论成果手稿,“从中不难看出,大爷们之前不参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没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

此外,项目还在试点社区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发现,老年男性参与社区活动主要原因是多交朋友(57.4%)和奉献社会(52.8%),而他们喜欢参加的社区活动类型为外出游玩(48.6%)、老年兴趣班(43.4%)和志愿活动(40%)。

“有针对性地了解需求以后,我们就能更准确地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方案。”卞学忠表示,第一年作为起步期,将量身打造一些诸如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书画交流等活动,吸引大爷们走出家门;第二年作为提升期,则会树立“社区领袖”,并扶持社区自组织,带领更多大爷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改变 身体好了,精神头也比过去强多了

十年前,家住三源里社区的金宝陞从电影院售票员的岗位上退休。彼时的他,全然无法想象自己之后所经历的变化。

“刚退休那些年都是独来独往,一个人去花市鸟市,到公园溜达,不怎么参加社区活动,也不愿意跟人来往。”直到后来社区引入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的“绘本人生”项目,老伴儿给他报了个名,才让他重新打开了一扇窗,“年轻时候就想学,一直没人教,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就硬着头皮去了。”

卞学忠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课时,金大爷说起话来还有点羞涩。短短八节课的时间里,66岁的金大爷学结构、学用色,试着用图画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趣事,直呼“上瘾了”。或许是天生带有几分绘画天赋,零基础的他进步神速。过了小半年,养着四只猫的金大爷开始自己琢磨画猫,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猫从他笔下诞生,而他也被志愿者们亲切地唤作“猫爷爷”。

不久后,金大爷作为志愿者老师,到老年公寓教老人画画,“刚开始只是助教,结果科班出身的主讲老师因为讲得太深,单是一个三原色理论就吓跑了一半,索性由我挑起大梁。”

在金大爷的课堂上,他总爱拿生活中的东西举例,“比如,贴饼子就是椭圆,窝头是三角形,再穿插上相声,有说有笑地讲。毕竟我跟台下老人年纪相仿,沟通起来更顺畅。”

近两年,年事渐高的金大爷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本社区的培训上,“寒暑假有教成人的,也有教儿童的,带他们一起画海边日出、黄山云海,特别有成就感。”金大爷的学生中,上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学画以后,认识的人多了,性格也开朗多了。原来不爱说话,现在话也多了,喜欢以画会友。有人喜欢我的画,我就印了送给他们。”

同样经历改变的,还有新源西里社区的甄庭弼大爷。2005年退休后,擅长手工活儿的甄大爷隔三差五就要在家里做点好吃的,但仅限于“自娱自乐”,很少带出家门。

2016年重阳节,“社区好煮夫”作为“社区好老头”项目的活动之一隆重登场,甄大爷则为大家介绍了拿手的山药糕,“山药蒸熟后去皮,放在保鲜袋擀碎,加上馅后,团成团放在模具里压一下,做法简单,口感绵软,特别适合送给牙口不大好的老人。”

甄大爷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山药糕广受好评,不由得信心陡增,“我家有烤箱和模具,干脆攒个班,教大家做面包和蛋糕。”作为“大厨”,甄大爷不知不觉融入了社区,“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变,现在身体好了,精神头也比过去强多了。”

提升:志愿服务,带动更多“社区好老头”

在卞学忠看来,“社区好老头”的效应不应局限于“才艺展示”,还要有进一步的提升,在“质”的方面更加深入,逐步带动更多大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今年78岁的袁阿龙正是这个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从2008年奥运那会儿开始,我就做志愿者,一直干到现在。”2015年,袁阿龙作为队长,组建起曙光里社区“心系万家志愿服务队”。

“总共七八十个成员,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队伍里大爷人数还算不少,也有一些是看到我们搞活动后主动提出加入。”据袁阿龙介绍,志愿服务队主要负责四项工作。一是治安巡逻,维护社区稳定安全;二是在三元西桥与曙光西路交汇点设立指路岗,为行人提供指路和便民服务;三是跟独居老人结对子,定期前去访视;四是居民家庭走访,排查电器、燃气、消防等安全隐患并加以诊断,发现问题的话,请求社会单位帮忙,“像我这么大岁数,什么名啊利啊已经不在乎了,图的就是个精气神儿。”

家住三源里社区的邢国华大爷,也是一位热心肠的“社区好老头”。尽管爱人身体不好,他在家要洗衣做饭,接送孙子上学,但他仍然积极投身社区事务。因为在管道修理方面有特长,但凡街坊邻里家中遇到堵塞、漏水的情况,他都会跑上跑下忙活一场。

“没什么,我这人就是爱管闲事。”说起这些事儿,邢大爷不好意思地自嘲一番,但卞学忠坦言,正是在邢大爷的带动下,先后有十多位大爷陆续加入到“社区好老头”的队伍当中,“事实上,大爷不管是在技术活还是体力活方面,往往都更有优势和特长,做起事来也比较利落爽快。他们的加入,可以为社区活动带来很多新气象。”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