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复旦博士胡馗放弃海外名校 回贵州做医生

2018-07-07 11:04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刚参加完复旦大学毕业典礼的胡馗,马上要乘高铁回到自己的家乡贵州工作。他出生在贵州毕节偏远农村,一路攻读到博士。此次毕业,他面对留在上海和美国名校的机会,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普通的医生。胡馗说,家乡更需要他,哪怕只有一点促进作用也有意义。

自豪 2015年救人一命

胡馗,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外科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欧洲心脏病协会会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青年会员。以第一作者(含共同)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申请专利6项。我出生在贵州偏远地区的农村,我的童年在快乐的放牛割草中度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大学已经遥不可及,更不敢奢想复旦这样的名校。那时的我,绝不曾料想有一天竟能穿上这身承载着智慧荣耀与学术担当的红袍,内心无比激动。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医院里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然而,当我在业余生活中,还能用我的所知所能,及时拯救鲜活的生命,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记得在2015年上海马拉松的赛场上,一名选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倒地不醒。听到旁人的呼救后,我如同突然受到一股强大磁力的牵引,立刻转身,逆着人群前进的方向,迎着异样的目光,飞奔到现场,或许是出于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的使命感,让我本能地抛下一切杂念,双膝跪地,对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持续高强度的操作让我最后累倒在地。幸运的是我们成功将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这次经历,让我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

坚持 研究冷门课题造福百姓

胡馗所学习的心脏外科,曾被认为是医学领域内皇冠上的明珠,但是由于其门槛高、风险大、工作强度高、培养周期长,很多人望而却步,导致这门极具价值和需求的学科,竟然成了冷门专业。

胡馗的博士课题,研究的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病情凶险,未经手术的患者平均寿命仅26岁。由于研究的需要,我曾整整一年的时间内没有间断过1天实验。私人事务还可以安排过来,但临床工作难以协调。作为心脏移植小组成员,我要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获取捐献的心脏;我每个月还有5-6个24小时值班。所以,遇到移植任务,无论回到医院多晚,我都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完成必须的实验。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优化方案、屡败屡战之后,研究终于不断向前推进。最终,我成功建立了这一疾病的新型研究模型,并初步阐述了其发病机制;为后续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对这一疾病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国际同行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极大认可。

2014年,胡馗硕士毕业后回到贵州,在那里的工作,让我切实地体会到贵州的医学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这种差距,是软实力的落后,是人才的紧缺。因此,我决定考博,继续深造,并决心博士毕业后继续回贵州工作。然而,面对留在上海的机会,面对美国名校主动提供的博后offer,想到回去后现在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研究工作很难继续开展,我有些犹豫了。

“静下来,我拷问自己的内心:留在上海,或者去到国外,我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回到贵州,我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一辈子做不出惊人的成绩。但是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带动当地医务人员的进步,推动医疗水平的发展,那也将造福一方百姓,也是功在千秋的事业。我觉得这丝毫不逊色于我留在上海或者到国外去追求个人所谓的功成名就。而医者的人生价值,在需要的地方最能体现。最终,我坚持了初心:回到贵州。我想,这不仅是我对内心真实的追求。”综合央视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