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从女神林徽因到校花奶茶妹妹 盘点那些年我们崇拜的校花

2014-09-03 11:32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9月3日讯,严格来说,中国的校花诞生于民国时期,是伴随着现代大学的成立和女权意识的觉醒而出现的。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人间四月天”里的林徽因,以及与备受鲁迅推崇的北大学生马珏,都是当时才貌兼备的校花。解放后,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 “校花”一词不再被提及,但在国人的心目中,一部部红色经典影视、舞台作品的青年主演,同样令人仰慕。改革开放后一直到新世纪,“校花”概念重新被提出、演绎和发展,校花的形象也更加丰富化。虽然所处历史时期不同,校花形象略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只有融合了知性、气质、品位,具有家国情怀、诗书礼仪甚至民族大义,才是多数国人认同的能成为校花的真正要素。

林徽因

民国时期:既才貌双全,又富家国情怀

代表人物: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这是林徽因1934年4月5日在《学文》上发表的著名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作为民国时期的才女,林徽因和当时的青年才俊徐志摩、梁思成的交往备受关注。她清秀端庄的外貌、知性的气质和渊博的学识,也成为那个时期校花的典型代表。

林徽因,1904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她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她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便是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也成就斐然。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并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并于1928年结婚。只可惜,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林徽因的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1955年林徽因病逝,享年51岁。

共和国初期:舞台荧屏亮相,红色代表希望

代表人物:茅惠芳、祝希娟等

问起茅惠芳,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若是提起那部经典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对里面的“喜儿”形象记忆深刻。茅惠芳就是“喜儿”的扮演者。

她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在当时属于“根正苗红”。1960年上海舞蹈学校建立,来自工人家庭的茅惠芳作为第一届学员被录取。《白毛女》最初是课堂实习时排演的一个小型舞剧,后来被改编成大型芭蕾舞剧,并于1964年成功公演。1965年5月,《白毛女》参加“上海之春”首次演出,茅惠芳因饰演“喜儿”脱颖而出。1972年,她还出演了改编的同名芭蕾舞电影《白毛女》。

在那个时期,同样被人所熟知的还有电影《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摄制于1960年。影片素材取自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业绩。祝希娟就是片中主角吴琼花的扮演者。

祝希娟1938年出生于江西赣州,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性格外向、直爽,小时候喜爱蹦蹦唱唱,高中毕业就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59年,还在上大学三年级的祝希娟被导演谢晋看中,扮演《红色娘子军》的女主角吴琼花,通过荧屏广为国人熟知。

无论是茅惠芳还是祝希娟,都称得上是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一批人心目中的“校花”。这一时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相貌已经不是评价女生的最重要标准,她们的“胜出”在于一个共同点:饰演红色经典形象,以坚毅和果敢代表了国家独立自强、人民当家做主的希望。

改革开放后:青春靓丽,诠释校园新世界

代表人物:赵薇、徐静蕾等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港台影视剧开始进入内地市场,国内的影视大专院校也加大了培养表演人才的力度。到了90年代,以赵薇、徐静蕾为代表的一批“玉女”级的大学生演员横空出世,她们也被视为这一时期校花的形象代表。

1996年,安徽芜湖姑娘赵薇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赵薇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期间成绩优异,14门课程,5门优秀、9门优良,毕业论文亦获得了90分的高分。1997年,读大二的赵薇被台湾畅销言情小说女作家琼瑶选中,出演电视剧《还珠格格》。1998年剧集播出后,赵薇的“小燕子”形象走红大江南北,甚至还出现了“小燕子风暴”、“赵薇现象”。

同样,1974年出生的徐静蕾在1993年考入了北电表演系。1995年,还在上大学的她在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出演女主角吕月月,一举走红。之后又凭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奠定90年代的“玉女”形象。

在这一时期的校花,无论是赵薇还是徐静蕾,作为青年大学生演员,她们以青春靓丽的形象让迎接新世纪的国人耳目一新。她们的个人学习、生活经历尽管是在当时是以八卦新闻示人,但诠释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校园新世界,开启了人们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后者在徐静蕾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中作用尤为明显。

新时期:离不开炒作的“网络红人”

代表人物:“奶茶妹妹”等

奶茶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飞跃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生产到娱乐,互联网无孔不入。尤其是2005年以后,随着网络互动社区以及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应用。“网络红人”开始流行,校花也由过去的“照片产生”、“影视产生”,升级为“网络产生”,不仅人数呈现爆炸性增长,“校花”的定义也走向极端,从“芙蓉姐姐”到“奶茶妹妹”。

1993年出生的章泽天在16岁之前或许都还默默无名,最多只是学校的校花。然而到了2009年,一张在教室里手捧奶茶的照片让她在互联网上一夜走红。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这张照片被转发上十万次。广大网友给她起了另一个名字“奶茶妹妹”。学校校花一举升级为“国民校花”。

2011年1月,章泽天通过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就读人文科学试验班。从此再未淡出公众的视线。最近的新闻是她和京东商城的CEO刘强东的恋情被曝光,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这一时期的校花,已经离不开“炒作”的推手。不管是否属于当事人的意愿,事实上无论是“奶茶妹妹”还是后来出现的“包子西施”,在热传中都可以看到网络推手“炒作”的痕迹。“炒作”改变了校花,也改变了人们对校花的认识,她们不再高高在上,而只是街头巷尾的谈资。她们不再绝对“冰清玉洁”,而是八卦传闻满天飞。

或许,终于有一天我们谈论这些校花有些累了,然后突然会想起近百年前的林徽因,康桥漫步、诗坛朗诵,一身清朗的旗袍。然后点点头,感怀地说:“哦,原来那才叫校花。”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张航/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