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健康

怎样保护孩子远离意外伤害?你需要这样做——

2018-08-15 16:47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日报新媒体健康明白人

进入夏季以来,医院儿科已抢救儿童中毒病例多起,包括误服电蚊香液、酒精和药物等,患儿年龄在1岁至3岁不等。导致儿童发生意外伤害最常见的原因除中毒外,还有溺水、车祸、创伤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差,这些特点使得孩子更易发生意外伤害。

资料图 安全教育 张玉军摄

目前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意外伤害已上升至0岁至14岁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但致死往往不是最终或唯一结局,大部分患儿成为伤残人士,这对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儿童意外伤害看似是不可预料的小概率事件,但其实大部分都可以积极预防,因为这些“意外”大多因日常生活中没留神、没看住、不小心、考虑不周的生活方式所致,并非不可知、无法控制。除了加强社会宣教、建立法律法规、完善环境设施等相关措施,家庭作为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根据地。

家长在保护孩子远离意外伤害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那么,在家庭日常环境中如何能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呢?

1

一是远离儿童中毒。

生活中的有毒化学品和药品随处可见,如家用清洁剂、擦鞋剂、各种药物及含铅制品等,误服即可造成中毒。即使是正常的口服药,用量不当也可造成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不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物品,比如,将药品置于不易开启的安全包装中;家中长期服用的慢性药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服用,以免孩子模仿;喂孩子吃药时不要把药物说成糖果进行哄骗,以免让其在概念上形成混淆;随时向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哪些东西是不可以随便乱吃的。

2

二是远离异物窒息。

除了瓜子、豆类、石榴等食物是气管异物的常见物,钉子、别针、硬币、纽扣等小物件也最容易导致儿童异物窒息。因此,在孩子吃东西时,不能逗他们说话、大笑、跑跳,最好能让他们在固定好的餐椅中进食。如果孩子的咀嚼吞咽功能还不适合某些食物,家长应改变食物形态,或者干脆放弃这类食物,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另外,要经常对家中进行“地毯式”扫除,及时清理对孩子有危险的小物品,同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3

三是远离烧伤烫伤。

最好用密封、隔热杯子喝热水,不要把暖壶、茶壶等盛有热水的容器置于桌边。可以考虑用餐桌垫代替桌布,以免孩子拽拉桌布时将桌上的东西打翻而被烫伤。注意不要让孩子接近热水器、炉灶、电熨斗等热源。

4

四是远离溺水跌落。

孩子洗澡一定要有专人看护,不能单独将他们置于澡盆中。家中的马桶、洗衣机、水缸等要随时盖好盖子。不要让儿童单独站在桌椅等高处,及时锁闭窗户或安装防护围栏,洗手间应尽量铺设防滑瓷砖。

说了这么多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家长们也不必草木皆兵,毕竟孩子有极强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不能顾此失彼。只是提个醒,很多时候家长们多想一步,孩子就能少经受一些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得以健康成长。

婴幼儿清洁护理小贴士

夏日燥热,如何给婴幼儿进行清洁护理是妈妈们的必修课。但有些身体部位如果不当清洁或过度清洁,可能会有损身体健康。

肚脐

肚脐是婴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疤痕,作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后闭合处,因其含有褶皱,更易藏污纳垢。新生儿脐带脱落前后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直至创面愈合,用75%酒精进行消毒时一定要消到脐带根部,避免衣物或纸尿裤对脐部的摩擦刺激。

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肚脐和周围皮肤变红,且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要及时就医。

耳朵

不少妈妈担心,宝宝从生下来就没有清洁过耳垢,长久积存下来会不会堵塞耳道,滋生细菌,甚至影响听力?其实不然,耳道是一个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耳垢的功能是清洁和润滑耳道,它也可以防止细菌、真菌感染和昆虫进入。一般情况下,人只要张嘴或动嘴就可以促使耳垢脱落,并不需要特意去清理。

宝宝耳道皮肤娇嫩,过度清洁容易导致耳道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当耳道表皮层的迁移功能失去时反而会产生过量的耳垢。清洁用具使用不当甚至可能伤及骨膜和听小骨,影响听力。即使是使用棉签也有将异物遗留在耳道里的可能。若出现耵聍腺分泌旺盛致耳垢凝固不易脱落或者不慎进水致耳垢凝结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鼻子

儿童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婴幼儿鼻粘膜柔嫩且富有血管,尤其新生宝宝没有鼻毛,粘膜肿胀易造成堵塞。所以,很多妈妈为了让宝宝呼吸通畅会定期帮他们清洁鼻腔。但过度清洁或清洁不当有可能造成鼻粘膜损伤,使毛囊发生细菌感染。

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鼻腔感染后容易累及眼结膜引起炎症。因此,一旦宝宝形成鼻痂,妈妈可用无菌棉签蘸温水浸润,或用棉签蘸少许无刺激性的油脂涂抹,待鼻痂湿润或软化后取出。

主讲丨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医师 张金

来源:北京日报新媒体健康明白人

编辑: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