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在京交流对接,3个成果团队实现签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北京对接会今天在京召开。本次活动共遴选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三大领域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项目成果参会,其中包含清华大学等13所在京单位的17项优秀成果,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6所京外高校院所的7项优秀成果。3个优秀成果团队分别与3家投资机构成功签约。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供图
据介绍,此次参会的科技成果技术均较为成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且研究处于领域前沿,具有较高的孵化价值。如北京邮电大学冯志勇教授团队研发的泛用信号检测分析仪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观测电磁信号传播的“眼睛”,根据我国无线电监测规模以及电子对抗需求,预计转化后产值可达到10亿元/年。
同时拥有授权国家专利或国际专利,3至5年内可转化为行业关键技术或在北京地区实现转移转化。如天津大学明东教授团队研发的“神工”系列机器人系统,建立了多肢体复合想象动作的脑-机控制系统,设计了非侵入式监测肌肉活性的新型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相关成果在航空航天、智能家居等领域已取得良好应用,并已获得7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权授权,以及4项国际PCT专利授权。
此外项目负责人有强烈的与企业合作意愿。如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发的人工智能视觉系统芯片将图像传感器和处理器集成在单独芯片上,具有实时处理能力,未来在高速图像处理、自动驾驶、工业生产方面应用广泛;其衍生技术高速图像传感器、三维图像传感器可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实验、下一代手机用三维图像传感器模组。
北京市基金办联合海淀园邀请了领域对口、对前沿技术需求迫切、转化需求较大并且具有投资实力的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会,与上述优秀成果进行转化对接。
记者了解到,3个优秀成果团队分别与3家投资机构成功签约,即北京宣武医院与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北京邮电大学与北京中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北京中关村发展启航产业投资基金分别签订合作意向书。此外会议还举行线下交流对接环节,投资机构和项目成果团队面对面、一对一深度交流对接后,由投资机构对各成果的转化前景等进行评定、排序并反馈对接意向。根据双方对接意愿,部分成果团队将赴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机构相关产业园区进行参观等深入对接。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张航 编辑 丁肇文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