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我们都是文学的农民”:中、俄两个《十月》的对话

2014-10-18 11:50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文学元素、契诃夫逝世110周年纪念、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展……2014年,不断有俄罗斯文学在我们身边暗流涌动。伟大的俄罗斯文学,既是几代中国人的文学滋养,同时也是很多人共同的精神记忆。2014,与俄罗斯文学的不断相遇,还包括:2014年BIBF期间,北京的《十月》迎来了来自俄罗斯《十月》的文学访问团。杂志所主办的“中俄文学论坛”,既是中俄两国作家的交流,也是两个文学期刊的深度交流。尽管杂志因国情不同,所走的路也不同,但从它们身上,依旧能折射出一些历史信息。并且相信,正是因为对文学梦想的坚持,让它们一路走到了今天。

1

一、 二战中德国军队已逼近莫斯科,俄罗斯〈十月〉也没中断

中国〈十月〉诞生于文革后,一个文学的时代

伊琳娜?巴尔梅托娃(俄罗斯〈十月〉主编):我们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而且我们创刊的时候,也是苏联、俄罗斯很艰难的时代,内战刚刚结束,列宁刚刚去世。在全国感到非常悲痛的时候,当时的作家决心联合起来共同去创造新型的文学。那个时代比较讲究集体主义,所以没有任命任何主编。

从第一期开始,我们的杂志不但发表苏联作者的作品,还发表其他国家的作品,被当时认为是新型潮流的代表者。90年来我们〈十月〉杂志从未中断过,包括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已经逼近莫斯科,我们依然坚持,现在我们也要继续坚持下去。

曲仲(〈十月〉杂志主编):我们的〈十月〉创刊在当时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两年,文革期间,几乎所有的文学杂志都停刊了。1978年,面临着整个社会解放思想,中国要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全社会又重新涌起了对文学的一股热情。十月杂志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大的形势下产生的。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个大型的文学刊物,之后一些非常优秀的文学刊物也陆续得到了创刊或者复刊。那个时代是非常令人留恋的时代,我们也称之为文学的时代,十月杂志在顶峰期,就是80年代的末期,它的印量曾经达到过近80万册。那一代的十月杂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的前辈,发表了很多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是带有突破性的、非常好的文学作品。由于解放思想是一个过程,当时有些作品在当时的形势下是犯忌的,但是今天看来,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具备很高地位。

伊琳娜?巴尔梅托娃:我们的历史也有它的复杂性,比如说在70年代〈十月〉杂志是带有保守主义的倾向的,这和当时的〈新世界〉杂志有过争论,但是我们杂志依然在发展,到了80年代,我们这个杂志发表了不少非常尖锐的作品,有一部《农村侦察员》,描写当时农村的一些悲惨状况和艰难生活的尖锐小说,是在十月杂志上发表。到苏联时期改革开始以后,我们当时立志于把过去的一些禁书重新让它和广大的读者见面,所以我们就发表了阿赫玛托娃的作品,纳博科夫的一些诗作。我们也是当时率先决定脱离国家的保护的刊物,所以当时一放开,我们就拿到了作为独立刊物的批准书,它的编号是1号。

二、我们都在寻找年轻的作家

伊琳娜·巴尔梅托娃:1928年,十月杂志发表了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当时还无人知道这个年轻作家。

从我们办刊的方向,我觉得有两点比较重要,一个是我们所发表的作品都是比较高水平的,为一些知识分子所喜爱的。另一个方向,我们还是在不断寻找一些年轻作家,给他们一个平台。

根据俄罗斯的传统,文学杂志被当做是文学质量的检测者。一个作家能够在一个大型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的话,就标志着,各个出版社开始注意他,认为他的质量是比较高的,出他的书不会亏本。

80、90年代,整个出版界处于停顿时期,作家找不到地方能够发表自己的作品,唯独通过一些文学杂志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平台。我们的文学杂志等于是帮助他们,给他们了一个发表自己作品的窗口。现在我们依然还要寻找一些年轻人,培养年轻一代的作家。

曲仲: 今天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优秀作家,几乎全在十月杂志上发表过作品,很多是他的处女作或者代表作。像诺奖得主莫言先生重要的代表作就是在十月上发表的。

培养新生代作家也一直是我们的一个方向,近20年来我们陆续给一些青年作家创立专栏,大概推出了将近80位新生代作家,这些将是中国未来的中坚。

中国的《十月》杂志没有俄罗斯的《十月》杂志历史悠久,只有36年历史,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对未来的期望。十月杂志,是北京出版集团主办的,所以有它一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有集团的非常坚实的支持。

因为有集团的支持,十月杂志还有一个设想,是搞一个全国的中外文学创作翻译基地,为更广大的作家群服务。

三、如果普希金被允许来中国,他可能就不会自杀。

谢尔盖?叶辛(俄罗斯作家):我们这次见面,我想可能是中国和俄国在近百年的文学交往中一个非常有历史性的片断。我们知道普希金当时特别想来到中国,他向沙皇发出这个请求,但是没有得到允许,如果他能够来到北京的话,他也许不会那么早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刚才说的算一个小的笑话,我现在想说,中国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世界上一个上升的大国,凭借这样一个身份他可以无所不能。

嘉宾1:我特别喜欢伊琳娜女士提到的一个想法,让俄国的诗人或者是作家来写一写他们对中国的印象,相应的,中国的诗人、作家也写一写俄国的印象。这是我第四次来中国了,在之前我还不仅仅到过北京,还到过西安等,每一次我都能有一些让我特别惊喜的发现。

现在我在写一组诗,是关于中国的,我已经答应把这组诗给十月杂志。我也认真的想,我们国家有没有一些诗歌是写到过中国的,可能有一些短诗或者诗句什么的,但是特别完整的写中国的东西还没有,这个让我感到很奇怪,我们在俄罗斯有写意大利的诗集、篇幅也不是特别大,有一卷的样子,但是关于中国几乎什么都没有。我作为一个当代的作家,我特别想看看从哪开始。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