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管首拍微电影讲述执法故事 全部由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
2016年7月6日讯,全部由城管队员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两天30多个场景的素材最终剪辑出15分钟24秒的成片……日前,由东城城管执法局拍摄的微电影《小屋》制作完成并即将在网络上线。这也是本市城管部门首个利用新媒体、微电影形式来反映城管队伍日常工作和喜怒哀乐的一部作品。
北京城管首拍微电影讲述执法故事
北京城管首拍微电影讲述执法故事
“就是想通过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老百姓交心,让大家看看我们真实的工作状态”,身兼这部微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东城城管队员张文侠对记者坦言,“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很被动,也容易被误解,这部微电影说的都是大家的身边事,市民看完这十几分钟的片子,希望会更理解城管这份职业。”
剧情全部取材真实故事
从城管队伍成立之初就加入至今的张文侠,是一名老资历的城管队员,“十几年经历了太多普通市民对城管工作的不理解甚至不支持,所以当时接受任务要通过拍摄一部微电影来反映城管工作时,心里有非常强烈的创作冲动”,土生土长在北京胡同的张文侠决定要用老北京最平实、地道的语言,来讲述城管的执法故事,“整个剧本从构思到落笔用了半个月,根本不用编,所有故事和情节都来源于城管队员最真实的工作。”
张文侠告诉记者,这部微电影取名《小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胡同违建的故事。小院居民王大爷最近摊上点事儿,因为孙子要结婚,买的期房没交房,情急之下王大爷决定在自家的平房跟前儿加盖一个小房自己住,这个违建不仅侵占了四合院里原本的公共空间,而且从一开始砌墙就遭到小院居民的举报……辖区的城管队员老方和小朱接到举报后负责处理王大爷盖房的事情,经过各种曲折,最终违建被拆除,王大爷也在城管和社区的帮助下租用了一处邻居腾出来的小房当作过渡。
在这十几分钟的微电影中,除了胡同违建这一主题事件外,还穿插了胡同游商、黑摩的司机等各种城管日常工作需要面对的场景和人物,“其实和城管真实的工作状态相比,这部微电影里的很多矛盾都展现得蜻蜓点水,实际工作中的很多困难哪是十几分钟的微电影就能表现出来的”,对这部作品倾注了太多心血的张文侠说,“如果老百姓通过这种形式,或多或少能了解城管的工作,我们就算没白忙活。”
执法故事:
屋里聊着天就是不开门
微电影中,接到居民举报王大爷盖违建后,城管几次上门都吃了闭门羹,甚至有一次王大爷的孙子不仅没开门,还顺着房檐儿往城管身上兜头浇了一盆洗菜水……“这样的情形在日常执法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整治城市违建中,门难进是城管执法面临的最大难题”,张文侠告诉记者,“尤其是对于楼房或者胡同独门独院里搭建的违建,查处起来非常棘手,进不去门就意味着没法进行取证、测量,就会影响执法程序的进行。”
东城城管去年对纱络胡同地下巨大违建进行查处时就吃了多次闭门羹,“明明院子里有人,能听得见里面聊天,但人家就是不开门”,当时参与执法的一位城管队员告诉记者,“后来我们和公安一起上门进行联合执法,也是多次踩点才最终得以进门,院里人说,违建早就填上了,态度很不配合。”城管和公安多次现场勘察,甚至趴在地上用木棍敲击地面来判断私挖地下空间的位置,最终发现了盖着木板、上面还伪装有浮土的地下空间入口,“面对洞口败露的事实,违法人才终于承认了私挖违建”,这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当时顺着洞口走下去也被震惊了,总共3层面积将近700多平方米的私挖地下空间,把这处院子和旁边一处院子的地下基本都挖空了,最深的地方有10米。”随后这处地下违建被建筑部门进行了清理和回填。
在对违建的执法中,除了门难进外,违法人的各种不理解和阻挠同样是花样百出。东城区拆违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是硬性暴力抗法,有的则是软磨硬泡,但无论是哪种手段,最终我们都必须克服万难依法拆除。”在东花市街道西忠实里的拆违现场,就曾经出现几辆无牌照大客车横亘在即将拆除的房屋山墙边,几十名受雇人员撒泼打滚百般阻挠工作人员进入现场的场景,致使拆除工作延误了近3个小时。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新生违建尤其是利用违建出租挣钱的情况是绝对零容忍、坚决打击。
看见城管就割腕
“我摆点儿小摊容易么,你赶紧把东西还给我,要不天天到你这来闹!”“你们扣我车干嘛,我一残疾人就指着这吃饭呢!”
微电影中除了小屋违建这条主线外,还穿插着游商、黑摩的司机等人物场景,尤其让人哭笑不得的情节是,当执法人员告诉来讨要摩的的“残疾人”有市民举报他两三公里就收50、80元车钱时,这位坐着轮椅据理力争的黑摩的司机竟然“嗖”一下站了起来,急火火争辩道:“谁说的这是,看见了么你们就信!”当城管队员质疑他腿到底是否有残疾时,这名司机又坐回了轮椅狡辩说,“我这腿是间歇性不好使。”
这样的情节对于每个一线执法人员来说已见怪不怪了。“关于游商和黑摩的治理经常要斗智斗勇”,一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城管队员告诉记者,“很多无照小贩都是多次被处罚,面对城管都有了固定套路,有的是求饶服软、不哭不闹,但翻过脸就另起炉灶继续卖,有的则是撒泼耍赖甚至以死相逼,曾经有一个无照贩卖矿泉水的游商,只要看到城管出现就从身上拿出一把水果刀割腕,而且是动真格的,城管不仅要执法还要花钱送她上医院治疗,治疗好了人家养养就还继续卖。”
还有的小贩和黑摩的司机在东西被罚没后,就成天在城管执法局门前“驻扎”软磨硬泡,更过激的还发生过在城管执法部门前放哀乐,一放就是几个小时。“像微电影里表现的暴力抗法的情节和城管日常遭遇的真实情况相比,已经非常轻微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在对非法早点摊的清理中,还发生过城管队员被小贩泼热油、动手扔砖头的情况。”
游商胡同口设岗哨
聊起首次“触电”微电影的经历,张文侠感慨:“参与拍摄一共30多人,除了一位专业的相声演员王文林老师,以及六七个胡同居民参加演出,其余全部都是我们的城管队员,利用调休时间一共拍摄了两天,因为缺乏专业经验,露怯的事经常有。”
其中有一场王大爷的孙子因为指桑骂槐被邻居往脸上扔鸡蛋的戏,“可真没少折腾”,张文侠告诉记者,“因为大家之前都没演过戏,直接拿鸡蛋往那个年轻小伙子演员脸上扔,结果根本碎不了,后来才明白过来,得先把鸡蛋敲开个小口儿再扔,才能出那种鸡蛋碎了、汤儿流一脸的狼狈效果。我们那个年轻演员真是特别敬业,脸都被砸红了也没抱怨一声。”
记者了解到,这部微电影就在黑芝麻胡同一个小院里取景,胡同里的几位热心居民也参加了拍摄。“之前也曾经对城管的工作有意见,这次通过拍这个电影,明白了他们工作中的不少难处,也挺有收获”,居民康宏群在电影里饰演劝慰王大爷的街坊大妈,快人快语的她告诉记者,“像我们这胡同就在南锣鼓巷,本来就是闹市再加上还有很多游客就显得特别乱,虽然城管已经加大了对这一带的巡视次数,但还是有很多游商小贩,这次趁着拍戏我还跟城管队员反映呢,有时候我们在胡同口巡逻,就听到有人突然喊‘人来了人来了’,后来才明白,敢情是专门有在胡同口给游商小贩通风报信的‘岗哨’,要说这些城管也确实不容易,执个法还得斗智斗勇。”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左颖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