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画说正能量

赵凤兰:用“乐亭大鼓”赈灾 把技艺倾囊相授

2016-07-27 14:21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乐亭大鼓”是唐山市乐亭县流传几百年的民间艺术,在唐山有很大影响力。15岁时,颇有艺术天赋的赵凤兰拜师艺术家靳文然,继承了老师节奏轻快、行腔流畅、韵味醇厚、优美动听的演艺特点。同时,她还根据演唱题材和人物所处的环境,不断完善每一个角色。

赵凤兰

唐山大地震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界改行后,赵凤兰和同样从事这门艺术的丈夫贾幼然,被安排到开滦煤矿下属的矿区工作。赵凤兰在食堂卖饭,贾幼然在粮站打杂。后来,二人被调入矿区宣传队进行“助产”表演。

地震发生当夜,赵凤兰刚结束慰问演出,吃了口饭在屋内睡下。凌晨3点时,丈夫贾幼然总感觉天气闷热,怎么都睡不着,连着着看了好几天的《参考消息》。这时,室外刮起大风,雨点叮当地敲打窗户,天色红的像六十瓦灯泡,巨震接踵而至,屋里的暖壶蹦起来一米高。哗一下,房子倒了,赵凤兰和贾幼然一睁眼,竟发现他们幸运地露在户外。

第二天,夫妇二人回到矿里报到。震后第五天,贾幼然作词作曲,赵凤兰练习演唱,创作了以赈灾题材的“乐亭大鼓”。“东歪歪,西晃晃,地震砸了我的小屯儿,解放军把我救上了飞机”,赵凤兰唱着这些歌词,在废墟上开始了赈灾表演。经历灾难的人听到这些旋律,脸上终于有了点表情。

地震后,赵凤兰夫妇调回市里,继续从事“乐亭大鼓”表演工作。退休后,贾幼然在戏校工作,为学习“乐亭大鼓”的年轻人讲课。

“旧社会,谁管那些唱大鼓的人呢?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有国家出资扶持,我们就应该承担起传承人的责任,把技艺倾囊相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迷上了“九腔十八调”的唱腔。

但是,赵凤兰夫妇也有新的烦恼,虽然国家给他俩很好的待遇,但学完“乐亭大鼓”的孩子,很快面临就业问题。有些孩子彻底转业,让他们觉得可惜。作为唐山本地艺术的传承人,这对七旬老人,正琢磨着“乐亭大鼓”的未来发展问题。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张骁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