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唐山书单:看历史要有大格局 《重新讲述蒙元史》

2016-09-02 11:59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格局决定认识,格局大,则视野更宽,此即庄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旨。然而,在看历史时,我们却常忽略了这一点。

作者:唐山


梦原是

历史:《重新讲述蒙元史》
张志强主编
三联出版社

以蒙元史为例,便被长期放入一个狭窄的格局中在讲述。

一方面,相关史料太少,汉文史料占据绝对多数,可这些记载常常带有古代士大夫的偏见,他们本能地将草原视为边疆,将异质文明视为无文明,只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不愿深入了解对方,这种自命为中心的视角很容易遮蔽真相,所以他们不知道草原帝国面积之广大,其实超过中原。宋代时草原民族在东亚国际政治中,其实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作为后人,我们钻入故纸堆中,常常会被幻觉包围,特别是当这个幻觉与盲目自大相结合,更让人难以自拔。

另一方面,被近代才有的“民族国家”观念所误导,将古代政治和古代战争现代化,使蒙元史自身定位出现危机。其实不论是草原民族还是中原民族,本身都是由多民族构成的,很难将双方的争斗套入当代解释框架中。

认识历史,不能只迎合当下的需要,也不能只依据当下的逻辑,而是要跳出框框,致力于还原真相。

仔细推究起来,我们对蒙元史的了解实在太少,以至于我们还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而蒙元却产生了自己的文字?蒙古文字没有借鉴与之更靠近的契丹文,而是更多参考了新疆等地的文字,这是否意味着蒙古文化中包含了更多西亚文化的元素?

为什么战国时赵长城设在阴山以南,秦长城却设在阴山上,而汉长城却设在阴山以北,在中原防卫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草原民族真的就是以劫掠为生吗?真的只有游牧经济吗?为什么几乎所有草原民族都与山地有着密切联系?

南匈奴内附以后,汉朝多次移动其王庭,为什么要这么做,移动的逻辑是什么?

凡此种种,其实都值得人们更深入思考,我们以往只关注汉文化与蒙元之间的关系,在今天,我们是否也应更多关注一下“内亚传统”的影响?这些“内亚传统”甚至也曾随着五胡乱华渗入中原,比如当时典籍中经常出现的白骆驼、黑毡等,便是这种传统的孑遗。而只有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深刻领会,为何唐太宗要采取天子与“天可汗”双轨制的国际政治结构。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集中了国内许多优秀的蒙元史专家,每个人的议题都不同,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但每篇文章均称精彩纷呈,特别是对于入门者,亦能很方便进入,堪称是将我们带入蒙元史研究一线的方便法门。

历史不只是知识,更有观念的刷新,读史料可广见闻,读史观则可益智,本书兼而有之。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