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画廊 > 在线画展

“本初·当代的语彙”2016芳草地艺术节主题展开幕

2016-09-11 09:10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6年9月10日,“本初·当代的语彙”2016芳草地艺术节主题展在北京侨福芳草地画廊开幕。此次展览邀请了23位中国当代的中青年艺术家,共分两个单元、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在芳草地画廊和芳草地画廊·798进行展览。与今年侨福芳草地周年庆主题“时代印记”相配合,本次展览作品全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符号,从材料、形式、题材、内容等多方面诠释传统文化。

001_调整大小

“本初·当代的语彙”开幕现场。

002_调整大小

“本初·当代的语彙”开幕现场。

004_调整大小

“本初·当代的语彙”开幕现场。

007_调整大小

“本初·当代的语彙”开幕现场。

005_调整大小

“本初·当代的语彙”开幕现场。

006_调整大小

“本初·当代的语彙”开幕现场。

 

本次展览主题为“木下之为本”(《说文解字》),意指树木下方的根部是树木生长的根本,又指事物发展的基础或根源。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装置、影像、行为等艺术创作,都不可否认西方艺术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对其所产生的影响。然而,这种西方舶来文化并非长时间一层不变的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相反,近年来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却被渐渐消解,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符号、哲学思想、文化意蕴等元素出现在他们的艺术创作当中,构成了当代艺术多元化的艺术语彙。

实际上,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当中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经历了从隐性到显性的过程,正如树根对树木的供养,无论是否显现都不可忽视。传统文化作为骨子里的血液流淌在每一个中国艺术家心中,直接或间接、隐蔽或显现的渗透在其作品当中。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曾提到:“人是符号的动物”,我们的种种文化形态都可以解释为符号功能的集中体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民族本土身份的逐渐消亡,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符号出现在当代艺术创作当中,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当代语境下对传统文化归属感的一种寻求或诠释。

不同的是,全球语境下这种传统文化符号朝着更加多变和复杂的方向转换,呈现出新的特点及意义,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身份。此次展览正是基于这样的艺术文化背景,集合了当下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影响的23位当代艺术家,从材料、形式、题材、内容等多方面呈现了传统文化语言在当代语境下的多元转换。他们在借鉴西方艺术成果和理论的同时,结合当下具体的时代特征,逐渐摸索出一条清晰且独具韵味的东方当代艺术创作脉络。

纵观中国当代艺术短暂的探索发展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分析与整合、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探索出更加清晰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道,显然,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艰难。但值得欣慰的是,这种原始文化符号如根基一样,正在以不同的速度从艺术家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徐蕾娜/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

  • weibo北晚新视觉微博
  • mobile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 app北京晚报APP
  • weixin北晚新视觉微信
  • ys1新视觉影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