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际

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为何年龄偏大? 平均岁数超过70

2016-10-08 11:28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2016年10月8日讯,本月初,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先后揭晓。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其中“最年轻”的65岁,多数人超过72岁。

лªÉçÕÕÆ¬£¬Ë¹µÂ¸ç¶ûĦ£¬2012Äê12ÔÂ10ÈÕ £¨¹ú¼Ê£©£¨1£©Åµ±´¶û½±°ä½±ÒÇʽ½«¾ÙÐÐ 12ÔÂ10ÈÕ£¬¹¤×÷ÈËÔ±ÔÚÈðµäÊ×¶¼Ë¹µÂ¸ç¶ûĦÒôÀÖÌü×ö×¼±¸¡£µ±Íí£¬2012ŵ±´¶û½±°ä½±ÒÇʽ½«ÔÚÕâÀï¾ÙÐС£ лªÉç¼ÇÕßÎäΡÉã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其中“最年轻”的65岁,多数人超过72岁

追溯到上世纪前50年,科学类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只有”56岁。在科学迅猛发展、研究领域日益细分的背景下,科学类诺奖得主“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一些研究诺贝尔奖的专家说,现在的诺贝尔奖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几十年前的科学和发展成就。

诺贝尔博物馆馆长古斯塔夫·谢尔斯特兰德说,大约100年前,世界上只有大约1000名物理学家;如今,全球范围内的物理学家大概有100万人。

如今,即使是同一个细分领域,开展类似研究的科学家也可能数以千计。因此,即使有科学家很年轻就有重大研究发现,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执行相当高的验证标准,在经过十多年乃至几十年的同业评估论证后,踩颁发相关奖项。

谢尔斯特兰德提到,上世纪初,量子力学创立,现代物理学研究迎来革命性的发展期,相关领域频频有重大发现,不少物理学家非常年轻。也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以相对迅速的程序认可了科学家的成果。上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维尔纳·海森贝格和保罗·迪拉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仅31岁。

回顾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另一个现象或许可以印证诺奖“反映滞后”的现象,那就是诺奖得主的性别“鸿沟”。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尽管如今科学界的男女比例仍然失衡,但女性科研人员的比重已经提升不少。然而时至今日,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几乎全部是男性。由此可见,现在的诺奖男女比例反映的是几十年前科学界的大致状况。

反映滞后,意味着几十年前的成果在今天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也意味着今天的成就可能在几十年后才会得到认可。科学界相信,随着多元化水平的提升,诺奖性别失衡现象终有一天会得到改善和纠正。(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