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长征路上系列之哈达铺印记:铁匠铺见证红军来到这古镇老街

2016-10-20 13:48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6年10月20日讯,清晨八点,甘肃宕昌哈达铺镇,阳光已经能把老街的路面照亮。街中央的一处小路口,牛二成夫妇一起卸下铁匠铺门板,孙子和外孙为了好玩争着在炉膛里生火。呼哧、呼哧的拉动风箱,这风箱从爷爷那时起就在用,八十年前,铁匠铺也见证了红军来到这古镇老街的历史。

34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上午九点,牛二成开始在铁匠铺里叮当打铁,虽然顾客很少,但这传统古朴的声音吸引着不少游客注意。

32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整木风箱从铁匠铺建立初始沿用至今,风箱与铺子也一起见证了八十年前红军长征的历程。

30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铁匠铺隔壁就是“哈达铺镇邮政代办所”旧址,这个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小屋上着锁,偶尔会有游客在此留影,或是从门缝向内张望。

31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牛二成的爷爷当年为红军打马掌,现在这手艺依旧是牛二成的看家本领。

33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假期无事,孙子和外孙就在老两口这度过,他们不会再干这行。

29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一位马夫牵马来找牛二成换马掌,如今小货车已在农村普及,像这样送上门的生意少之又少。

28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哈达铺的老街依旧住满居民,周末或是节日依旧是全镇最热闹的地方。

“这铁匠铺有四代了,我爷爷那会儿还给红军打马掌、做马鞍,我现在还是打马掌,现在没多少人需要马掌和农具,这铁匠铺,也就到我这儿了。”

牛二成家的铁匠铺是哈达铺唯一坚持下来的传统作坊,尽管生意日渐萧条,但他依旧干着老本行。老牛说,继续坚持的原因不是外界说的什么“难以割舍的记忆”、“为了让老手艺继续传承”,纯粹是自己除了打铁不会干别的,因此也只能勉强支撑,到了打不动的时候,铁匠铺也就关张了。

铁匠铺隔壁是一处在红军长征中意义深远的老房,门口有石碑,房檐下挂着两块牌子--——“哈达铺镇邮政代办所旧址”、“红军长征哈达铺《大公报》发现地”。

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带着红一方面军约1.4万人来到哈达铺。休整期间,在这处邮政代办所发现的《大公报》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八十一年过去,哈达铺老街依旧安静,这条老街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原貌保存最好的街道,又被当地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这几年推广红色旅游,老街两侧墙壁上又多了不少红军宣传标语。虽然红色旅游带给居民一些收入,但那些曾在老街遍布的传统作坊一个个消失,仅剩牛二成的铁匠铺做着最后的坚持。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白继开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