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陕北相互的拯救 习仲勋为何说:中央救了陕北?
当红一、红四方面军分裂的时候,当中国红军最重要的两只队伍一南一北的时候,毛泽东形容,那是中国革命最黑暗的时刻。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危在旦夕。
刘志丹(左)看望病中的谢子长。(雕塑) 张林 摄
可毛泽东不知道,当他走入最黑暗时刻的时候,陕北苏区也在面临最黑暗的时刻。那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后来被证实为错误的肃反运动。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位陕北苏区、陕北红军的缔造者,那时都已经被逮捕,刘志丹、高岗、习仲勋都在其中。
如今的历史记载,我们能清楚地查阅到当侦查连长梁兴初找来一大摞旧《大公报》时,毛泽东看到报纸的“匪情”报道,看到陕北苏区有红军、有游击队,已经颇似1931年的中央苏区时,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我们并不知道的是,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人听说中央要到陕北时,是怎样的心情。
可以说,如果没有陕北苏区,中央红军将前途未卜。同样如果没有中央红军,陕北苏区也将命悬一线。正因此,多年以后毛泽东总是说“陕北救了中央”。习仲勋听了这种说法,坚持认为应该倒过来,“中央救了陕北”。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在1935年的9月,中央救了陕北,陕北也救了中央。依托着这块根据地,中国革命才有了后来的大发展。正如十年后毛泽东所讲,“没有陕北,那就下不得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八年的革命
陕北苏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从那时起,共产党在陕西的组织,领导了清涧、渭华、旬邑三次起义。其中,1927年的清涧起义,是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次武装起义。
清涧县,如今属于陕西榆林市管辖,与延安同属于陕西北部。清涧起义的领导者名叫谢子长,他并非清涧县人,而是安定县人。如今,安定县改名叫子长县,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中央到达陕北以前,陕北苏区就是由谢子长和刘志丹领导的部队创建的。刘志丹的名字更加广为人知,这是因为1935年10月中央到达陕北时,他仍然在世。但谢子长已经于当年的2月病逝。当年5月,谢子长的出生地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陕北的刘志丹、徐海东的名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是从哈达铺的那一大摞旧《大公报》上才知道。徐海东一直在红四方面军工作,与毛泽东等人从未谋面。刘志丹是黄埔四期毕业,周恩来教过他,但学生多,他已经想不起他了。但谢子长的名字,中央早有人知。
谢觉哉说,曾有位谢子长同志在西北闹革命,但此时发展成什么样子,还存在不存在,他都不知道了。谢觉哉是著名的“长征四老”之一,1935年跟随中央到达陕北时,他已经51岁。建国后,他历任内务部长、最高法院长等职。
有了谢觉哉的说法,周恩来的心中有了底。他想到了队伍中的一个陕北人——贾拓夫,此时担任红一军团破坏部部长。贾拓夫,陕北神木人,1933年以前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当年冬天,由于陕西省委遭到敌人破坏,他化装成教书先生,带着一位扮成书童马兆祥的14岁党员,几经辗转,来到江西苏区瑞金。后来,他们二人就留在中央工作。
贾拓夫和马兆祥,是长征的红军队伍中,仅有的两个陕北人。离开陕北两年后,1935年9月,他们长征的红军回到陕北。
哈达铺的中药铺,这是毛泽东当时的住处。借着油灯,贾拓夫讲起了他记忆中的陕北革命形势,听众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从贾拓夫的口中,中央领导知道了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等人的名字,知道了从1927年清涧起义开始从未间断的革命。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