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体育

登跤坛英雄榜观中国跤盛事 中国摔跤迎来春天

2016-11-04 14:08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6年11月4日讯,“漂亮,再来一个!”21岁的天津体育学院学生石伟参加男子56公斤级比赛时,迎来阵阵喝彩。

17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跤坛英雄榜女子组

摔跤小子很痴迷

“漂亮,再来一个!”21岁的天津体育学院学生石伟参加男子56公斤级比赛时,迎来阵阵喝彩。

石伟平时喜欢打拳和柔道这样的对抗性项目。“初中时,我认识了一位摔跤老前辈,我向他学习摔跤,更学习如何做人。我发现自己特别适合中国跤,慢慢就走向专业了。”石伟说:“和其他项目比,中国跤手法多样,得动脑子,身体需要更加灵活,有时甚至不用动腿就能把对手摔倒。中国跤脚下动作也丰富,正面对抗时的动作技巧很多。我练过柔道,柔道主要是转体动作,国际跤和古典跤主要是搂抱动作。当你练习了中国跤,再去做别的摔打项目的话,感觉更轻松。”

石伟喜欢中国跤,他说中国跤手法博大精深,现在自己仅参透一点点。他说:“中国还有许多健在的摔跤老前辈,他们经常给我们讲传统和故事,我感受到了当初中国跤手的精神。”

代表北京天池摔跤俱乐部比赛吕文龙是河南焦作人,参加64公斤级比赛。21岁的他从小喜欢武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中国跤,练习了几年后就特别喜欢这个项目。吕文龙说:“我从河南到北京学习摔跤,中国跤有魅力,是古老的文化。我以后不管做什么,摔跤都会跟随我一辈子。”

18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跤坛英雄榜女子组

摔跤姑娘也疯狂

17岁的王月琳是河南开封人,这次代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参加女子58公斤级比赛。她说:“我之前练习田径,太乏味了,而摔跤特别有意思,变化多,玩中带乐。”

关于中国跤的历史,王月琳知道的并不多,但丝毫不影响她喜欢中国跤。她说:“我可没想过自己能够拯救这个项目,就是感觉中国跤的确很有趣,看着别人摔跤,自己心里痒痒,就想上去摔,而且中国跤斗智更有趣。”

王月琳的对手是来自武汉体育学院年仅16岁的王钰,王钰是河北保定人。她说:“我从小就喜欢运动,也好动。我老家在河北保定,保定是摔跤之乡。家里有人练体育,我小时候练过柔道,后来改的中国跤。”说到中国跤的吸引人之处,王钰说:“中国跤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而且动作手法好看,内涵也比较深,是很好的运动项目。我还从未参加过这么大型的比赛,感觉很棒,以后想继续玩下去。”

21岁的蒙古族女孩那琴,参加女子68公斤级比赛。那琴汉语说得一般,但战绩相当不错,她在草原上就是博克(类似摔跤)高手,这次代表吉林队参赛。那琴的对手叫吉鸿凤,因为爱笑,别人都管她叫“霹雳娇娃”。山东大妞吉鸿凤才18岁,代表济南体育运动学校参赛。她说:“我喜欢笑,天天那么累干什么,微笑就是我最大的招牌。我特别喜欢唱歌,还曾梦想当一名舞蹈家,没想到把舞蹈用到了中国跤上。我就喜欢中国跤的感觉,喜欢胜利的感觉。”

19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跤坛英雄榜女子组

中国跤国际化不是梦

为向国际化迈进,中国跤逐渐把规则简单化和标准化,这次举办职业中国跤赛事,就是市场化的不断尝试。

王沈军是中国跤前辈,父亲是蒙古族,母亲是汉族。他出生在辽宁省沈阳,成长于黑龙江,现在工作于吉林省长春市,快到60岁退休的年龄,见证到这样一次比赛。他说:“我年轻时就是中国跤运动员,经历了中国跤辉煌时期,也经历了中国跤漫长的低潮期。这一次,我们终于迎来正规比赛,中国跤的春天到了。”

说到中国跤的发展,王沈军说:“我现在是中国跤发展委员会委员,所以有责任推广中国跤运动,让国际人士看懂并接受中国跤,爱上中国文化。即便我退休了,也会努力发展中国跤。可喜的是,国家把中国跤当作‘濒危’物种来挽救和支持,许多企业家也进行了大投入,而且还有一批中国跤前辈都健在,所以中国跤未来大有可为。”

“中国式摔跤既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进强说。据他介绍,中国式摔跤近5年来国际交流非常频繁,包括美洲、欧洲等很多国家举办了中国式摔跤的国际比赛,其中法国举办的巴黎杯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今年已步入第12届。今年9月,欧洲中国式摔跤联盟主席安东尼一行来到中国,与中国摔跤协会达成多项合作共识。未来,“跤坛英雄榜”的部分赛事甚至会放在国外进行,中国式摔跤将逐渐迈向国际化进程。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孔宁 程功 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