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隆平院士港落户广州黄埔,袁隆平:对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充满信心

2020-05-08 11:12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7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长沙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选址黄埔长洲岛建设隆平院士港,共同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黄埔军校”。

该项目由袁隆平院士领衔,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邹学校、刘少军、刘仲华等鼎力支持。袁隆平院士表示,他对第三代杂交水稻种植基地项目实现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充满信心。

隆平院士港选址黄埔长洲岛,位于正在推进建设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以下简称隆平公园)内。项目建成后,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设院士科研中心、现代农业科创孵化中心、隆平水稻博物馆、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大力推动广州水稻科研、生产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黄埔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水稻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发水平。

隆平院士港还将链接更多科研机构团队,推动建立中国工程院华南分中心、湖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平台,邀请院士、专家学者把更多科研成果带到黄埔来转化,共创农业发展新典范。

今年2月26日,由袁隆平院士选址、谋划、提名的隆平公园,作为该区“百大项目庆百年”重大项目之一正式启动建设,一期项目水稻种植工作全面开启。4月28日,隆平公园正式开园。园内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田是广东省唯一被纳入全国28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点的项目。目前,该试验田已完成160亩早稻种植工作。而大吉沙全岛优质水稻种植工作也将在5月底全部完成,预计6月底可形成千亩以上连片的水田景观。

延伸阅读:

每年可增产300亿公斤!袁隆平提出发展海水稻目标,可是不得了!

如何开展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最新指导意见:“不断发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并将其转育到籼粳交高产杂交稻,特别是第三代杂交稻上。”4月14日,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试验现场观摩及建设推进会上,科技日报记者获取以上信息。

“耐盐碱水稻研究许多国家都在做,包括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甚至有些国家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进展都不大。为什么我们仅通过短短几年研究,就有所突破?”袁隆平说,“因为我们将水稻耐盐碱基因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结合了起来。”

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发展耐盐碱水稻的目标是,在10年内,选育出耐盐度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耐碱在pH9以上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且年推广面积达1亿亩,平均亩产300公斤,这样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

“300亿公斤粮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湖南目前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说到此,89岁的袁隆平院士很是兴奋。

我国有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以袁隆平院士为先锋的我国水稻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基于此,由袁隆平院士倡议,以抢占国际盐碱地利用技术领先地位、培育粮食生产新增长点为目标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中心正在加紧筹备建设中。

据了解,该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建。

针对我国盐碱地分布广、类型多样,研究优势单位、平台和人才队伍分散、难以集中的特点,该中心将实行“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的模式进行建设,以最大范围实现全国优势力量相对集中,对接各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平台协同攻关建设好这一重大工程。

 

 

来源:综合科技日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