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明天九十“大寿” 揭秘四大新开放区域必看亮点?
2015年10月9日讯,明天,是故宫博物院90岁的生日。经过精心筹备,故宫博物院为观众献上“大礼”——四大区域将于明天开放。宝蕴楼里,“院史展”带你追忆过去的故宫;慈宁宫区域为你揭秘神秘的后宫生活;伴随午门-雁翅楼展区的开放,帝后过寿的盛景将重现;东华门城楼上,你可以探寻紫禁城古建的奥秘。“开放区域的扩大将为大家呈现一个更真实的故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慈宁宫
寿康宫内景
慈宁花园:清凉神秘供佛处
苔痕草色,余晖流瓦。慈宁宫、寿康宫南侧,慈宁花园里一切都是那么深邃优雅,宁静肃穆,转瞬百年。“由于绿树成荫,这里是紫禁城里最清凉的所在之一”,单霁翔说。
紫禁城内一共保存有四座花园,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和乾隆花园。这慈宁宫花园与御花园一样,始建于明代。而位于外西路的慈宁花园最独到的地方,就是它专门为明清两朝太后、太妃游玩休憩、礼佛唪经之用,以佛堂为主,保存藏传佛教文物最多。
花园内现存九座建筑,可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以咸若馆为中心,其北侧有慈荫楼,东西两侧为宝相楼和吉云楼,此三楼呈“冂”形环抱咸若馆。
咸若馆将是故宫40多座藏传佛教原状佛堂中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佛堂,共陈设文物1050件。正殿门上悬挂木金漆九龙纹乾隆皇帝御笔“寿国香台”匾,正殿大门两旁楹柱上悬挂木金漆九龙纹乾隆皇帝御笔对联。正殿明间正中放置红漆描金供案一张,东、西次间正中各有一座楠木七层八边形佛塔,每座塔内分别供奉“大清乾隆辛卯年造”的瓷无量寿佛五百尊。
南区则以临溪亭为中心。临溪亭翼然“落”在水池正中的石桥上,东西临水,南北出阶。旧时池中曾植莲花,遥想夏日定然荷香水韵,一片清凉。
“花园里一共植有古树106棵,慈荫楼东西两侧各接花台一座,上植7棵桧柏。临溪亭南北两端亦各设花台一座,上种牡丹、芍药。春天花影重叠,夏天蝉鸣鸟语,秋天银杏金黄,冬柏翠松苍”,讲起慈宁花园四季美景,单霁翔如数家珍。
据了解,咸若馆内陈设文物密集,观众仅可进入抱厦参观正殿陈设,不能进入正殿内参观。
慈宁宫:4吨大佛露笑颜
故宫新开放的慈宁宫从10月10日起将变身常设雕塑馆。走进慈宁宫,巨大的一佛二菩萨石雕稳居殿中,低眉垂目,慈悲安详。雕像用白石雕成,体现了北齐时期河北地区佛教造像的特征。佛像袈裟质感厚重,菩萨手指柔软丰腴,艺术风格各异。
“过去,当居中的大佛孤寂地‘躺在’城墙边、库房里的时候,它是‘哭’的。”单霁翔告诉记者,这尊北齐佛像本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民间收藏家收购的,颠沛流离来到故宫,此前一直“风餐露宿”,“大石佛重达4吨多,我们20多人用了20多天才把它立起来。”
当大佛“立”起,换成仰视的角度注视它时,人们惊异地发现,佛像嘴角微扬,竟似有笑意。
据了解,慈宁宫雕塑馆分为5个专题,共计展出400余件雕塑文物,年代跨度从秦代到清朝。其中,慈宁宫正殿展厅为雕塑荟萃馆,展出45件文物,皆为故宫雕塑类藏品中遴选出的精品,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东汉永和五年石羊、北齐石佛像及菩萨像、唐开元二年陶俑、北宋木雕彩绘贴金观音像、清代银鎏金六世班禅像。慈宁宫东庑为修德白石馆,主要展出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的佛教石造像;西庑为汉唐陶俑馆,展品年代起自西汉,止于明朝,以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陶俑为主。慈宁宫的后殿为大佛堂,大佛堂的明间及东暖阁为佛教造像馆,展示不同质地的古代佛教造像;大佛堂西庑为砖石画像馆,展品包括石像生、画像石、画像砖、砖雕等。
据悉,明天首先开放的是慈宁宫正殿、慈宁宫东庑、慈宁宫西庑三个展厅,共展出文物191件。大佛堂与大佛堂西庑这两个展厅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将于布展结束后择日开放。
寿康宫:所有题字都是乾隆“御笔”
慈宁宫的西侧,一座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的宫殿默默地在时光中沉寂着。这里是乾隆皇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建造的颐养起居之所——寿康宫,意为长寿健康。而崇庆皇太后则以86岁的高龄稳居中国皇太后中最长寿者之一。
寿康宫自故宫博物院成立迄今,一直作为文物库房使用。此次将寿康宫一区中轴线上的寿康宫正殿及后殿(寝殿)辟为原状展区,恢复乾隆年间的陈设。殿内的对联、福字贴等字迹均出自乾隆之笔。展览通过对220余件(套)精美文物的展示,凸显崇乾隆生母庆皇太后尊崇的地位与乾隆皇帝以天下奉养的孝道。
后殿是太后寝宫。东侧宫室正中央朝西的宝座两侧为乾隆的亲笔书法;“大炕上”多宝阁是乾隆年间的家具自不必说,就连多宝阁里的大多数文物也是依历史记载原位放置。“只有个别的不是,因为有几件东西现在珍宝馆展出。”故宫研究员林姝告诉记者。
西侧是皇太后的休息场所,这里对公众“半开放”。虽然观众无法进入卧室一睹全颜,但是选对角度,从侧面探身,还是能看到当年皇太后的休息场景:淡紫色床幔、黄底绣花床单……
后殿再往北,便直达北围房。据介绍,北围房西二间为乾隆三十四年添建的戏台,现已无迹可寻。“皇太后坐在东间看戏,看累了直接在东间的床上休息,里面还有室内的卫生间。”
东华门:古建艺术有了展示之所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拥有近6000件古建文物藏品,受限于场地未曾公开展示。“故宫应该有一个专门展示建筑艺术的展览”,单霁翔说。而明天将开放的东华门古建筑馆正是将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走进东华门城楼,跃层的展厅设计首先就带给观众层次分明的观感。上层垂挂古建筑核心构造之一的斗拱,观众可近距离欣赏东华门建筑构件和彩画天花之精美;下层为故宫、圆明园部分建筑的图纸和烫样,展出档案图纸70余张,文物资料50余件。
五款与实际建筑几乎一模一样的立体“样式雷”烫样摆在展厅郑重,颇引人瞩目。其中既有故宫养心殿、延禧宫,也有已被烧毁的圆明园清夏堂等场景,每个烫样五脏俱全,庭院门窗精致小巧。据介绍,烫样主要由纸层叠铺设而成,每组烫样上贴有黄色纸签,注明建造宫殿时的比例。
此外,古建筑馆还将东华门城楼、东南角楼、城墙、地面展厅相结合,以充分挖掘建筑空间自身的价值,形成一个立体的、生动的、视野开阔的大型展览。
亮点
城墙最美处 专设拍照区
明天起,东华门至午门雁翅楼区域城墙将开放,观众登楼漫步,墙内宫城恢弘,墙外岸柳青青。为方便观众驻足留影,故宫特为这段城墙架起了木栈道,设置了数个观景台。遍赏红墙内外的美景,别有一番意趣在心头。
慈宁花园东 考古进行时
慈宁花园东院考古工地已发现清代中期砖铺地面、建筑材料施工坑,明代后期砖石混建排水沟、砖铺地面和明代早期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故宫在考古探方之上设置栈道,观众可在其上观看考古发掘的过程。
徜徉“十八槐” 断虹桥观狮
武英殿东侧断虹桥一带非开放区域,古槐成林、绿草如茵,是紫禁城内最美的景致之一。行路两旁所植据传为元代古槐,有“十八槐”之称。断虹桥上蹲坐着19头石狮,形态各异、憨态可取。今后此处也将向游人开放。
解密宝蕴楼 追忆建院史
民国建筑风格的宝蕴楼曾一度沦为文物库房。经过修缮,小楼二层变成展厅,首展追忆从建院到1949年的“故宫早期院史”。当年文物南迁过程中北返的箱子、1923年建福宫花园火后残迹照片等悉数亮相。
提示:限流方案“量入为出”
“打算从时间上进一步细化分流限流工作”、“量入为出”,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伴随着新区域的开放、新展览的开幕,对客流量的疏导和限制也将进入更为成熟的阶段。
观众按照预约时段来院参观,全天分为四个预约时段——
8:30-10:30 可以容纳约3万名观众进入,之后依此递减
10:30-12:30 拟限制进入观众人数为2万人
12:30-14:30
14:30-16:00 拟设置观众人数分别为1.5万人”
增开的四大区域,一方面会将观众从中轴线等区域分流,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形成新的堵点,就此故宫也将分区域进行分流限流——
午门-雁翅楼区域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最高同时可容纳约300名观众参观;
古建筑馆所处的东南区域城墙,最高同时可容纳约200名观众;
慈宁宫雕塑馆正殿为精品陈列,最高同时可容纳约50名观众。
原状陈列的寿康宫展区,则由于寝殿部分空间狭长、文物密集,最高同时可容纳约50名观众。
由于宝蕴楼为砖木结构,在承重方面有所限制,需要在开放后进行持续监测,将采取预约制开放方式;此外御花园、珍宝馆等处的限流方案也将继续考虑。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孙乐琪 牛伟坤
相关阅读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开展 乾隆年间漆纱首度与公众见面

http://www.takefoto.cn/viewnews-2289886.html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