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从海洋类型转向农耕类型 民间故事中田螺姑娘从何而来

2018-05-11 11:40 编辑:TF0328 来源:北京晚报

她从海上来,象征着未知世界的无限可能。

作者:盛文强


 

山海经各种奇样精妖 桃花坞年画

田螺姑娘在中国民间故事中声誉素著。这是古代底层男青年源自本能的终极想象,在此类叙事中,女子与财帛来得突然,去也匆匆,骤得与骤失之间,恍若隔世,一场事关富贵与美满的平民式梦幻。

田螺姑娘故事的一般情节是:某男子得到一螺,将其养在水缸或水池中。当他外出归回家时,发现家中早已备好了饭菜酒水,而且颇为丰盛。一开始,他以为是邻居的老妇前来帮忙,经询问,原来并非邻媪所为。这样的怪事连续发生,于是男子假装出门,然后偷偷潜回,躲在暗处察看究竟。原来是田螺在他外出时幻化为女子,为之炊爨。被男子发现后,田螺姑娘又回到水缸里,幻化为螺。后经高人指点,男子预备一片锅焦,待螺再变成女子,就急塞入她口中,田螺姑娘受了人间烟火,便不能再变化,便留下来与男子成婚,后来可能因为田螺姑娘需回归妖的世界,只留下男子在人间,并留下螺壳为纪念,螺壳往往成为聚宝盆,财货取之不竭。也有的故事更为复杂,比如螺壳的聚宝盆被恶霸垂涎,又生出是非,等等,故事的基本框架大同小异。

若追本溯源,螺化为女子的故事,最早不是田螺,而是海螺。这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极为流行的民间故事母题,与海洋文化息息相关。田螺姑娘故事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初学记》引束皙《发蒙记》:

侯官谢端曾于海中得一大螺,中有美女,云:“我天汉中白水素女,天矜卿贫,令我为卿妻。”

侯官,古地名,其治所大致相当于今日的福建闽侯,这里是田螺姑娘故事的发源地。束皙是西晋人,田螺姑娘的故事最早见于束皙的记载,说明其故事的原型至少在西晋时已经广为流传了。当我们观察早期田螺姑娘故事的文本时,不难发现,彼时的田螺姑娘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海滨地区,谢端是从海中得螺,未说明是以何种方式得到。海洋动物的形貌往往超乎陆地居民的想象,在海上,每每有大物或异物入网,渔夫们往往不知该如何处置,会将其看做是一种神异之兆,物老则成怪,进而激发出大螺成精的想象。

颇可玩味的是,在清末的桃花坞年画《山海经各种奇样精妖》中出现了大量的田螺姑娘,所列螺精的名目如海波螺、泥螺、海蛄等,多是民间俗称,许多名目由清代沿用至今,仍在东南沿海的渔民中使用。这是对田螺姑娘故事的民俗化加工,更见海洋民俗的趣味,海滨之民见之则喜,指点辨识之余,由图像又能引发出若干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

在胶东民间游艺活动中,甚至有一种“跑海物”的舞队表演,颇可见螺姑故事的余蓄。“跑海物”的道具由当地居民就地取材自己扎制,用杨柳枝或高粱秆做成各种海物的骨架,再糊上白纸或白布,然后彩绘成海物之形,表演者钻进海螺、蛤蜊或螃蟹等道具中,模仿其习性和动作,随着锣鼓唢呐的响动进行表演,每每令人忍俊不禁。这种场面,俨然是桃花坞年画《山海经各种奇样精妖》的现实翻版,田螺姑娘故事类型在民间的强大生命力可见一斑。

后来,田螺姑娘故事传至内地,则转变为农耕型故事,海螺也相应变成了田螺,田螺多见于内陆河湖岸边,也见于水田之中,故事的男主人公也从渔民变成了农夫。田螺姑娘故事由海洋类型向农耕类型的转变,可谓意味深长,既有沧海桑田的地理变迁,又有农耕文化心理对海洋神话传说的改造。由最初的海上传奇,辗转到内地农夫安居乐业的白日梦,田螺姑娘故事经历了从神话到日常生活的演变,故事的内涵和外延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塌陷,田螺姑娘从天上降到了人间。

田螺姑娘裹挟了渔夫的想象而变得光彩照人、妖艳无比。她从海上来,象征着未知世界的无限可能。因为有了田螺姑娘,中国渔夫的梦境才更加斑斓多彩,漫长而又无奈的海上生活因之有了暧昧的希望。

(原标题:田螺姑娘的身世)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