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 将展出至6月13日

2018-06-10 12:55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6月10日讯,为了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由北京市文化局牵头,联合大运河沿线7省市文化厅(局)共同主办的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昨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与此同时,考虑到自2015年起,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每年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联合举办“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京津冀也属于大运河沿线地区,因此本次展览最终定名为“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将持续展出至6月13日。

展览现场 新华社发(樊甲山 摄)

本次活动以“流动的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了大运河文化带水相连、民和年丰的传统文化魅力,规模大、范围广、内容新。大展集合了大运河沿线8省市之力,在现场呈现了12个省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地理区域包括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展陈面积达9200余平方米,是近年来北京市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非遗主题活动。此外,展览拓宽了参与面,邀请国家图书馆等中央在京单位、体育局等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北京服装学院等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和永新华韵等企业广泛参与,呈现社会各界共同助力非遗保护的浓郁氛围。本次活动也突破了以往非遗展以作品展示和技艺展示为主的常规展示方式,观众可以通过实物展陈、舞台演出、香道展示、参与互动等方式观景、品味、听音、闻香、触物,体验浸入式的观展感受。

1号馆以“大运河上的文化传统”为主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8省市展区按运河流向依次排开,各展区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选取了58项具有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118位传承人将在现场进行展示,其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湖龙井、苏绣、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泥人张,也有首都市民不常见到的木拱桥传统营造、蓝夹缬、雕版印刷、传统造船等技艺。11号馆则以“大运河畔的文化传承”为主线,以京津冀为核心,呈现京津冀三地文化同源、大运河文化带各省市齐心协力、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实践。馆内展示了7个省市(包括北京16个区)、78家企业、26所高校及中小学,总计127家单位的2200余件套作品,共分为“京津冀非遗保护成果展”、“非遗与教育”、“非遗与文创”、“非遗展示互动”、“非遗展演”五大板块,其中,“非遗展演”板块将分时段为观众呈现精彩的舞台演出,展示8省市风格各异的戏曲与具有北京特色的口技、傅氏幻术、北京皮影戏等项目。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高倩

编辑: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