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摄影师6年寻访200多名老兵:记录历史 为他们建立影像档案

2018-07-23 14:24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河北平山是革命老区,八年抗战,这个仅有25万人口的太行山区县,就有9万人参军参战。平山籍摄影师李君放用6年时间寻访了200多名老兵,用镜头记录下许多老兵的生活点滴,为他们建立影像档案。他说,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个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我要为他们留下点什么。不光是为了老兵,也是为了我们的后辈”。

刘增英,平山县岗南镇霍南庄人。14岁参军,所属部队为120师359旅718团,又称“平山团”,任司号员。

记录老兵 就是记录历史

平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抗战期间曾是晋察冀边区的所在地,是著名的抗日模范县。在平山县陈家院村长大的李君放记得,在他小时候,平山县几乎村村都有老兵,“我家族中的三位爷爷就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其中五爷爷战死沙场。我们村就有十几位老兵。”。

抗日战争时期,仅有25万人口的平山县,有9万多人参军参战,其中一万两千多人参加八路军。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工作团来到河北平山县,决定建立以平山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开始在平山招兵,1700多名青年参军入伍,其中1500人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被军民亲切地称为平山团。在频繁的战斗中,许多战士牺牲或伤残,平山人民又掀起了为平山团补充兵员的参军高潮。平山团屡建战功,聂荣臻司令通令嘉奖,赞称其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子弟兵,这个人民军队的代名词,就出自平山团。

2011年清明节,李君放回老家祭奠,遇到村里的老兵霍普,问起村里还有哪些老兵健在。老人伸出两根手指头,现在村里只有两位老兵了。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他。

“每个老兵都是历史的见证。我要为他们留下点什么。不光是为了老兵,也是为了我们的后辈。这些曾为民族而战的人,他们大多数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李君放萌生了为老兵拍一张照片的想法。他说,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个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

六年来,他走过了300多个山村,寻访了200多名老兵,用镜头记录下许多老兵的生活点滴,为他们建立影像档案。

回望烽火 难忘戎马岁月

老兵们已是风烛残年。漫长岁月的很多人和事,有些老人已经记不清了,但他们忘不掉部队番号和战友的名字。有的老人思维依旧清晰,随着他们的讲述,烽烟四起、浴血战场的场面在眼前徐徐展开。

平山县孟家庄镇的老兵封清华出生于1923年,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期间所属部队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警卫连,先后任班长、排长。在一次战斗中,战友颈部中枪,他奉命护送撤离。敌人炮火紧密,阵地上背出去肯定不行,怎么办?封清华紧紧抱住他,两人滚下山坡,然后背到村里。一路上,鲜血顺着战友的脖子汩汩而下,两个人都成了血人。赶到村里一处空地,战友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

沉浸在悲痛中的封清华,突然听到脚步声,一看,鬼子来了!他赶紧闪到草垛后,没有被发现。瞅准时机,端起刀斜着那么一挑,刀尖穿过身体,鬼子倒下了。正要撤离的当口,又一个鬼子过来了。同样倒在了他的刀下。

经历了血雨腥风,眼看战友一个个牺牲在眼前,老人说起往事依然悲恸。

岗南镇霍南庄的刘增英14岁参加军,当时是平山团的司号员。

1939年5月,日军集结5000兵力向五台东北之台怀镇地区“扫荡”,企图歼灭晋察冀军区机关和在这一带休整的第359旅第717团。第359旅旅长王震率领平山团和骑兵大队紧急接应,与1000多名日军遭遇。平山团在上下细腰涧村将这股敌人困住。年仅15岁的司号员刘增英也参加了战斗,击毙一个鬼子,缴获了战利品。“弄了一把手枪、一个指挥刀、一个军旗。弄了鬼子这些东西。就是我死了,我一个也换出他一个来了。”

这场战斗,两个团协同作战,打了整整五昼夜,将日军大部歼灭。这就是著名的上下细腰涧战斗。

生死之约 老兵未完成的心愿

每次要打硬仗的前一晚,战士们都会聚在一起,相互约定,如果自己牺牲了,希望战友能将遗体带回来掩埋。

西柏坡镇南庄村的王国泰,曾是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五团炮兵连的战士,多次参加对日作战。五团组建于1939年3月,是个有5000人编制的大团,其中三分之二是平山子弟。五团在抗日战争期间作战两百多次,参加了陈庄战斗、娘子关战斗等,是个能打硬仗的部队。南甸河闫庄的五团烈士墓地,223名烈士在这里安息。很多牺牲的战友都是王国泰掩埋的。2014年初夏,李君放第一次见到王国泰。老人回忆说,战友们牺牲后,有的尸体已经有了异味,他用湿毛巾裹上蒿子草捂着口鼻,流着泪掩埋战友的遗体。

《平山老兵》摄影集中,老兵珍藏的军功章。他们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是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深深的战友情。

李君放应王国泰老人的要求带他去闫庄抗战烈士墓地看一看。墓碑上大多都没有名字,都写着“抗日烈士墓”。96岁的王国泰拄着拐杖,颤抖着双手摩挲每一块墓碑,泣不成声。

2015年1月初,老人过世。他还有一个心愿没有完成。他想在冬天下雪时再去墓地看看故去的老战友,给他们“送棉衣”。

回望烽火忆战友,语哽咽,泪满襟。

刘梦元19岁当兵。他经历了日军在平山发动的惨案,愤而参军。他的爹娘和村里400多人同一天被毒死。“洋鬼子使的细菌战和毒气弹,把俺那两老人都毒死了。村里一说当兵去,都要去,说谁也不要落下了。”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五团特务连战士,曾任五团团长萧锋的警卫员。他回忆说,有一年除夕夜吹响集合号,一仗打下来牺牲了89个人……

刘增英每次提到牺牲的战友,特别是在南下途中牺牲的平山团团长陈宗尧时,都会流下泪水……

渐渐凋零 引人落泪的空椅子

告别军旅,解甲归田,这些老兵退伍返乡后大多以务农为生,他们对生活没有丝毫的抱怨,和那些牺牲在战火中的战友们相比,他们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刘梦元回忆说,老团长萧锋曾找过他,想带他去北京,他没有去。想想在战场上倒下的战友,他觉得自己活下来了就很幸运,得到这样的“照顾”会心里不安。

在探访的老兵中,李君放与史月三老人交往较多。老人1937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的两个儿子没有成家,日子比较苦。老爷子非常倔强,要强,看他的时候带的东西肯留下,给现金都不要。”每次走的时候,他都会送到村口,拉着他的收说,咱们可比亲戚还要亲呢。

这些年来,李君放看望史老爷子十多次。从寻找到回访,李君放希望用镜头记录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尽最大努力给他们带来问候和慰藉。他说,自己是在跟时间赛跑,因为耄耋之年的老兵正在越走越远。

2014年4月21日,老兵史悦三在《平山老兵》展览现场凝视着自己的照片。史悦三,平山县西大吾乡邾坊村人,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2016年2月14日,他去平山两河乡看望老兵张栓锁,到了老人家里才知道老人已经过世。随后去了安玉平老兵家,得知老人已在两个月前故去。

类似的情况李君放经历过很多次,他开始拍摄老兵时,在世的老兵有200多人,几年间百余人相继去世。这些老人大都90多岁了,有的近百岁,有的拍完照,老人就走了。这些照片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后一张留影。

为平山老兵拍摄的肖像,李君放出了一本摄影集。封面是一张空椅子,孤零零地摆在小院里。这是在刘增英家。老人去世后,李君放拍下了那把放在窗前的空椅子,刘增英生前常坐在这把椅子上。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拍这张椅子,得知照片由来,潸然泪下。李君放说,这把空椅子的照片也在时时提醒着他要与时间赛跑,加快自己的拍摄。

史月三老人曾在儿子的陪同下来石家庄,来到平山老兵摄影展的现场。老人久久地凝视着战友的照片、自己的照片,泪眼婆娑。在这些照片里,有他的烽火青春,也是他的心灵慰藉。

2016年8月2日,史月三过世。灵堂上摆放的是李君放为他拍的那张肖像。

他和许多昔日的战友一样,葬在家乡的土地上。

峥嵘岁月,他们浴血奋战,在历史上书写荣耀。解甲归田,他们朴实得像田间地头的一块石头,鲜少提及过往。当人生落幕,每个人都是一座丰碑,给我们留下不能忘却的记忆。

致敬老兵。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赵晓路 李君放 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