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双赢!陪伴老人可“抵”房租 养老公寓床位紧张是瓶颈

2018-08-20 15:09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近日,一则“年轻人月租300元住进养老院”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在浙江杭州的一所养老公寓,住进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每月只需要交300元房租就能住进“酒店标间”,但同时他们每人每月需要做满至少20个小时的助老志愿服务。年轻人可以用志愿服务抵扣房租入住养老公寓,老人们得到陪伴和服务,这种“双赢”的养老模式让人眼前一亮。

创新 用陪伴“抵”房租

绿康阳光家园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是杭州市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等服务为一体,共有2000张床位,其中养老部分有800张,目前有600余位老人入住。

据住在这里的老人介绍,老人们入住养老机构之后,都希望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人自发组成的兴趣小组,普遍存在缺少活动组织、兴趣指导人员的情况;而稳定、长期的陪伴和互动,更是老人们对志愿服务的普遍需求。

去年12月,滨江区推出了“陪伴是最长情告白”的项目,年轻人每个月只要付几百元的租金就能住进养老院。同时,年轻人每个月需要参加养老院里的助老志愿服务,每个月的服务总时间不能少于20小时。最初,这个项目是小范围试点,由周边企业推荐志愿者参加。经过了小半年的试点,老人的反响不错,这个项目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

今年5月,“陪伴是最长情告白”项目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入住。根据招募要求,“陪伴”项目志愿者申请人应为单身青年,在滨江区内用人单位工作、签约一年以上,且在市区没有住房。志愿者们入住的房间是双人房,有独立卫生间、阳台,设施和布局类似酒店标间,每人还有一张房卡,用于出入园区、房间和食堂就餐。其中,拥有爱好特长,或是医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申请人将会被优先考虑。

“英雄帖”发出后,吸引了不少单身青年报名。经过重重筛选,11位在周边企业工作的年轻人入围。据了解,面试主要是判断年轻人对老人有没有爱心,工作忙不忙,是否能保证有时间“陪伴”老人。

有没有时间,是考量志愿者的重要标准。入住养老院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下了班回到养老院,他们就要切换角色,成为志愿者。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当初创办这个项目就是想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老人们得到服务和陪伴,而年轻人得到了优惠的住宿和锻炼。

憧憬  “双赢”之下的期待

和一般的租房不同,每个入住养老院的志愿者每月都要做不少于20小时的助老志愿服务。有的教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和家人进行视频聊天。有的志愿者擅长绘画,一对一地辅导老人。除了教学类,还有陪伴类的志愿服务,譬如陪伴老人读书读报、散步,外出就诊陪伴,集体旅游陪伴等。

绿康阳光家园社工部主任王恺介绍,和起初日常性的陪伴不同,他们希望这群年轻人能够把志愿活动做得更加深入,做成“项目制”,从而满足老人更深层次的需求。

在志愿者们看来,年轻人住进养老院,对于那些有着公益热情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有的志愿者认为,和养老院里的老人接触,可以让年轻的“90后”提前学习如何照顾父母。

在入住的志愿者中,有一位是国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听说养老院里搬来一位专业的书画老师,老人们非常感兴趣。老人们主动找到这位志愿者,希望能够跟着他学习。一位老人说,书画小组里老人水平参差不齐,谁也不是专业的,虽然养老院里时常有社工过来指导大家,但是缺乏固定系统的指导。

显然,这些拥有特长、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的到来,改变了养老院里活动单调的局面。在志愿者的考核上,除了养老院组织的活动,如果老人有需求,需要志愿者帮忙、陪伴的,养老院工作人员也会根据情况来计算服务时间。除了志愿服务时间,老人对志愿服务的满意度也是考核的主要标准。

对于这种模式,不少网友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有网友认为,对于在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而言,租房压力很大。而在养老院里做志愿服务,也属于服务社会,这样住着也踏实。一位来自北京的网友则留言道:“要是能够推广到北京就好了。”

瓶颈 模式虽好难以复制

其实,这种“服务换住宿”的模式,在养老领域已经不算新鲜。比如德国的“在居住中提供帮助”计划,可为大学生在养老院或是老人家中提供一间比较廉价的住房,作为回报,大学生需帮助老年人做家务且提供力所能及的照顾。去年,上海普陀区一家养老机构就探索“老少融合”养老新模式,在养老床位之外增加了专供年轻人入住的“公益床位”。

但是,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大面积推广却有待商榷。根据《北京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市养老床位数为12.6万张。而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已达358.2万。养老床位紧张,是“服务换住宿”的最大障碍。

以北京的情况而言,成规模的养老社区又大多距离市中心较远,让年轻人对这种模式只能望洋兴叹。“离市区近的养老院价格贵,床位紧张,能够提供床位的养老院估计大多在郊区,交通上是个问题。”在一家公司从事设计工作的小张说,她每天工作比较紧张,下班回到家就恨不得一头栽到床上,如果上下班路上花费时间太多,即使“房租”便宜,她也接受不了。还有的年轻人认为,和老人打交道不容易,相比较而言,还是自己住更自由。

在大城市中,还有一些独居老人拿出自己房间往外出租,“老少同住”。但是,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生理方面的特征,“老少同住”也不是人人都能同住。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这种模式推行开来,同住之前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养老专家认为,在这种模式之下,年轻人一开始就直接与老人同住也不太现实,而是应该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当年轻人获得老人的认可,同时也愿意继续为老人服务时,方可获得同住的机会。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磨合过程,才能避免直接同住带来的尴尬。

专家 与长租公寓合作更长远

“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值得尝试和借鉴。”北京市恭和老年公寓院长赵婷介绍,早在几年前,她就关注过德国的“在居住中提供帮助”计划,也考虑过将来在院内尝试的可能性。

据了解,恭和老年公寓每月平均有三到四次志愿活动,志愿者们有大学生,也有来自周边企业的年轻上班族。这家老年公寓的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为80岁,如果组织出游,基本上一名老人就要有一名志愿者陪伴,对志愿者的需求非常大。

赵婷说,像杭州滨江的这种模式,也是“代际融合”的一次良好实践。一方面,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平时很少能与外界接触,他们希望和年轻人交流;另一方面,一些年轻人对将来的养老问题也很关注,他们希望到养老院里看一看。她说,这些志愿者有热情,但是在一些专业技能方面还存在短板,比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移位,就需要一定的技巧。而“服务换住宿”模式之下,就相当于养老院有了固定的志愿者,省去了培训的环节。

但是,这种模式实践起来依然存在不小的难度。赵婷介绍,恭和老年公寓作为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有限,如果拿出一部分床位提供给年轻人,可能就会损害了老年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成本问题也将是养老机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拿出几张床位进行短期的试验,还是可以的。”但随着老人入住率的提高,这种模式未来也是难以为继。

赵婷建议,养老院和政府提供的长租公寓合作,或许是“服务换住宿”模式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住长租公寓的年轻人通过在养老院里做志愿服务,以获取房租的折扣,这样既能够减轻年轻人的租房负担,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养老事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琪鹏 李环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