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经济

潘石屹又卖楼 难道“包租公”也缺钱?

2016-09-20 08:30 编辑:TF008 来源:网络

日前,SOHO中国(00410.HK)发布半年报,在2016年上半年,营业额约人民币7.27亿元,同比上升85%;毛利率高达77%;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 6 亿元,同比大幅上升 344%。同时资产负债率为37%。从这些数字来说,潘石屹旗下物业从销售到自持的转型之路似乎是成功的。然而决心做“包租公”的潘石屹为什么又要卖楼了?

潘石屹

潘石屹不断强调:“做生意永远不变的就是市场高峰的时候出货,市场低峰的时候进货。”(资料图来源:TAKEFOTO)

在SOHO中国2016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潘石屹宣布销售上海三个非核心物业:凌空 SOHO、虹口 SOHO 和 SOHO 天山广场。其中,SOHO 天山广场还未竣工。决心做“包租公”的潘石屹为什么又要卖楼了?

转型以来营业额一直下滑

自从 1998 年开发第一个项目“SOHO 现代城”以来,潘石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坚持散卖办公楼的模式。而这种商业模式使得潘石屹在业绩最好的那年——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82.15亿元,毛利接近93亿元。

但2012年,潘石屹宣布:逐步告别一直以来散售的商业模式,改为持有出租物业。开始了SOHO中国的转型之路。

之后,在很多公开场合,潘石屹和妻子张欣均不断强调SOHO中国的转型之路是成功的。

可是,2012—2015年的业绩与“成功”说法并不匹配。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自宣布转型以来,SOHO中国的财务数据出现连续下滑。财报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营业额分别为 161.43 亿元、146.21 亿元、60.98 亿元和 9.95 亿元。

SOHO中国对于业绩下滑的解释是公司的业务模式正在由开发销售向自持转变,他们希望自持物业持久的现金流成为公司未来盈利的支柱。

潘石屹曾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只要现金流不断,SOHO中国的转型就不算失败。

据了解,SOHO中国的转型初衷,源于潘石屹夫妇对中国经济形势的预判,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变。在这种判断下,他们提出了“为注重生活品位的人群提供创新生活空间以及时尚生活方式”的新定位。在由售转租的同时,启动SOHO 3Q等项目,深度挖掘租赁业务潜力。

张欣认为,自持策略不仅可以持续增加收入,而且资产本身也在不断升值。

卖楼和财务压力没有关系?

今年7月底,SOHO 中国以 32.97 亿元出售了位于上海的 SOHO 世纪广场,这个价格高出账面评估价值的 21%,高出收购成本 70%。

尽管这次出售行为被众人认为潘石屹对于业绩下滑的妥协,但是,SOHO中国一再强调这部分出售的物业仅占其自持物业总可租面积的 3.7%,对集团的转型战略影响不大。

潘石屹强调:“销售世纪广场跟我财务上的压力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世纪广场仅占我们所有持有面积的3.7%,我们持有、租赁,基本的模式不会变化,我们的核心资产不会销售。”

但是在卖掉世纪广场之前,潘石屹的解释是“既然能赚钱就卖一点吧”。事实上这的确是一笔很划算的交易,它带来的 5.02 亿元的毛利润进账几乎相当于 SOHO 中国 2015 年整年的净利润。

被潘石屹认为是3个“非核心资产”的凌空 SOHO、虹口 SOHO 和 SOHO 天山广场其实建设当初潘石屹也是颇具心思的。以虹口SOHO为例,虹口SOHO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这不但是大师在上海设计的最大的城市建筑,也是他在全世界独立设计的建筑中高度最高的建筑作品。室内外的空间处理,采用琴弦的概念,整个空间自上而下,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