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绣春刀》系列电影服饰勘误

2017-08-01 17:36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8月1日讯,近日,《绣春刀2》上映,电影凭借精良的制作,赢得不错的票房和口碑。根据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来看,《绣春刀2》是三年前热播电影《绣春刀》的前传。这一系列电影展现的是明末天启、崇祯时期,阉党与锦衣卫的斗争历史。绣春刀正是锦衣卫极具标志性的佩刀。

作者:黄 强


《绣春刀2》赢得不错的票房和口碑

 

值得一提的是,《绣春刀》和《绣春刀2》这两部电影,为了突出时代特点与人物的特性,在明代锦衣卫典型着装与佩器——飞鱼服和绣春刀上下了很多功夫,竭力还原历史。影片第一部上映后,获得极大反响,更是斩获了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奖。

《出警入跸图》中穿飞鱼服的锦衣卫

虽然如此,《绣春刀》系列电影中,服饰还是有不少疏漏。有些服饰符合历史典籍上记载的形制,却忽略了服色;有的服饰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却在不经意间改动了服饰在历史中的原状。

当然《绣春刀》系列电影本身不是历史剧,只是借用历史来演绎一段故事,其服饰错误在所难免。借《绣春刀2》的热播,本文邀请服饰史专家给读者普及一下明朝的服饰特点。

1
飞鱼服不以服色分等级

飞鱼服和绣春刀是明代锦衣卫最重要的服饰和佩器。《明史·职官志五》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也就是说,每逢大型活动,锦衣卫都穿着飞鱼服,佩带绣春刀,紧随在皇帝左右。从这也能看出,能穿飞鱼服、佩绣春刀都是锦衣卫中级别较高者。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它与东厂、西厂、内行厂同属特务组织(或称内廷的侦查机构),合称厂卫。不同的是,厂的头目,都由司礼监太监掌控,是内廷的特务组织;锦衣卫原为皇帝内廷亲军,是皇帝卫队。

锦衣卫的长官“指挥使”由皇帝亲信心腹担任,正三品。其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设有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镇抚使(从四品)、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机构。厂卫的职能差不多,但是由于锦衣卫是外官,奏事需要奏疏,不如东厂太监亲近,因此,厂的势力大于卫。但不管怎么说,锦衣卫都是由皇帝心腹组成,权力极大,在服饰等级上也超越其他官员。

飞鱼服是什么样的呢?在古代神话中,飞鱼是一种头如龙,鱼身且有一只角的动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龙鱼陵居在其此,状如狸(或曰龙鱼似狸一角,狸作鲤)。”又因其能飞,故亦名飞鱼。《林邑国记》:“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由此可见,飞鱼是一种龙头、有翼、鱼尾形的神话动物。飞鱼服,就是装饰有飞鱼图案的服装。飞鱼图案本应只有一只角,但是明代服饰上的飞鱼有两只角,实际上类似蟒衣(蟒衣,明代创制的一种绣蟒的官服。蟒衣与龙袍相比,只比龙少一爪,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人臣穿),而且飞鱼图案上还加了鱼鳍、鱼尾,因此飞鱼服也称“飞鱼蟒”。

正德年间,明武宗喜欢乱赐服,平时不易得的蟒衣、斗牛、飞鱼服大量赏赐臣子,一些级别并不特别高的武官也被赐飞鱼服。嘉靖、隆庆间,这种服饰颁及六部大臣等官员。《明史·舆服志》记载:“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可见飞鱼服是非常接近蟒衣的一种显贵服饰,而且,飞鱼服一般不可得,只有皇帝“钦赐”才可得。另外,从这些记载中也可说明,在明代中期,飞鱼服并非锦衣卫的“专属”服饰。

《绣春刀》系列影片突出了飞鱼服与绣春刀,电影的服装设计师梁婷婷介绍,他们在锦衣卫飞鱼服的设计上下了大功夫,根据历史记载,他们考虑了人物的级别:千户、百户、总旗等,而且在飞鱼服的服色上有所体现。在电影中,总旗是黑色飞鱼服,百户是银白色飞鱼服。从设计师的角度,以服色来区别官员品秩高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古代服饰从隋唐开始实行品色制度,就是以服饰的颜色标识官职高低。但是,《绣春刀》系列电影在飞鱼服的服色运用上,不符合史实。

首先,锦衣卫并没有黑色的飞鱼服。在明代《出警入跸图》中,锦衣卫是身着红色的飞鱼服,侍从皇帝,飞鱼服外罩有锁子甲等软甲。《绣春刀》中的飞鱼服以黑色为主,或许是设计师考虑到黑色能够突出锦衣卫的神秘性。

其次,设计师误以为锦衣卫以服色区别官职差别。在《绣春刀》第一部中,卢剑星升任锦衣卫百户之后,飞鱼服换成了银白色,与黑色形成强烈对比,视觉效果明显。历史上的锦衣卫飞鱼服没有黑色,也没有银白色。从出土的飞鱼服实物来看,除了红色,还有以黄色锦缎织成的飞鱼服,并没有白色的。

最关键的,锦衣卫的官职差别并不体现在服饰颜色上。虽然说只有一定官职的锦衣卫才能穿着飞鱼服,但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并不根据颜色来区分职务,他们的官职差别体现在佩饰牙牌上。

隋唐时期官员在官服之外,还佩戴鱼袋、金袋和银袋等。明代取消了鱼袋,换用牙牌。《明会典》记载,永乐六年(1408年)定:凡扈从官员有牙牌者,须随身悬挂,以凭关防出入。又在京朝官,俱佩牙牌。所谓牙牌,它是以象牙为料,刻官职于上,并以字号分为五等:公、侯、伯有爵位的用“勋”字,驸马都尉用“亲”字,文官用“文”,武官用“武”字,大内官用“官”字。这种牙牌不得向人借用,亦不得借与他人,否则要获罪。牙牌悬挂于腰间,下有牌穗,用象牙或牛骨为管,青绿线结。据记载,大太监魏忠贤的牙牌还用明珠加以装饰。

《绣春刀》中飞鱼服与历史上的飞鱼服,除了前面说的服色,在其他的细节上也有出入。历史上的飞鱼服,胸前绣有大飞鱼纹,两肩部绣有飞鱼纹;下裳中间绣飞鱼纹,两侧绣小飞鱼纹。下裳类似褶子裙,前后有七褶。电影中的飞鱼服并没有展示这么多的细节。

另外,《绣春刀》中的飞鱼服加入了类似戎装的软甲(皮革)保护,局部软甲与飞鱼服连接在一起,手臂处装饰性护甲,从《出警入跸图》中可以看出,飞鱼服是织锦料,上面绣有飞鱼纹,并不镶嵌皮革、泡钉等软甲,只不过出于防护的需要,可在飞鱼服外穿戴锁子甲等软甲。

当然,在明代的两百多年间,锦衣卫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并不都是穿飞鱼服。只不过,因为特殊身份,他们在服饰上一直享受特殊待遇。明代官员常服着补子,以补子图案分别官职大小。其中麒麟补子是公、侯、驸马、伯所用的补子。按照惯例,品级不够,穿上一级官员服饰的,称为僭越。但是锦衣卫指挥使、佥事不受这种限制。据记载,景泰四年(1453年)令锦衣卫指挥侍卫者,身穿麒麟服,嘉靖间仍是如此(上文提到的嘉靖与张瓒关于飞鱼服与蟒服的对话后,嘉靖皇帝开始对服装礼仪严加管理,并令锦衣卫改穿麒麟服)。也就是说,锦衣卫长官可以穿公、侯一级才有资格穿的礼服——麒麟服。另外,锦衣卫大汉将军在当值时要穿戴装饰有小旗的头盔,穿对襟的罩甲。盔甲有金盔金甲、红盔红甲和红盔青甲等各种颜色,腰间还要悬挂宫禁金牌和佩刀,手持金瓜或斧钺等。
在《绣春刀》系列电影中,有多种服色和多个款式的飞鱼服,却不见麒麟服。或许是服装设计师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飞鱼服和绣春刀上,以至于忽视了麒麟服。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