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斯诺墓:追思“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

2018-03-30 10:16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有一座斯诺墓。周恩来总理曾赞扬他说:“斯诺先生的一生,是中美两国人民诚挚友谊的见证。”

一个春日的中午,我来到这里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从北京大学东门进入校园内,循着博雅塔的方向就来到了未名湖畔。当天迎春花、樱花已经盛开,柳枝已经吐芽,湖面上数只野鸭在嬉戏,一派春日好风光的景象。按照指示牌的指引,我开始寻找斯诺墓。拾级而上,抬眼望去,斯诺墓在一小坡上,上面松柏环绕,迎面就是一湖碧水,更显得幽静肃穆。斯诺墓墓碑为一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碑上镌刻着叶剑英题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下注英文。探访的当天,已经有一束鲜花摆在墓碑前面。

斯诺墓为什么会在北京大学。其实了解了斯诺的一生,就可以发现他与北京大学有着不解之缘——1934年初,斯诺以美国《纽约日报》驻华记者身份应邀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讲授新闻学课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爱戴。斯诺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他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斯诺还建议燕大学生自治会举行过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学生们在招待会上向西方展示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1936年10月末,斯诺从陕甘宁边区回到北平之后热情地向北大、清华、燕大的青年学生介绍陕北见闻,在临湖轩放映他拍摄的反映苏区生活的影片、幻灯片,展示照片,让国统区青年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领袖的形象,看到了“红旗下的中国”。在燕园,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于1960年6月来到北京,来到北京大学会见了师生和当年友人,访问进行了5个月。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渊源,1972年斯诺在日内瓦逝世,按照他生前所愿:“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其骨灰的一部分于1973年10月19日安葬在北大未名湖畔。1993年3月4日,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成立。

当天,我还在斯诺墓附近随机问了几名大学生,他们对斯诺并不陌生。有一位甚至很熟悉斯诺书中的一句话:“从前最重要的是国立北京大学,在那里,培养了共产党最重要的创造者,到如今,北大还是雄心勃勃的艺术和科学系学生以及毕业的研究人员向往的地方”。据报道,如今在北京大学,斯诺就像一个资源储存极为丰富的矿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与他的生命展开对话,也有不少硕士生、博士生选择斯诺作为论文题目,这都显示了斯诺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

GO提示

乘地铁4号线到北京大学东门站下,从北大东门进入走几分钟就能看到斯诺墓。社会人员进入北大要登记身份证。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于建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