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5·12超然:“映秀好人”抗震时9天救出12人 见证灾后重建不忘做公益

2018-05-10 11:08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在映秀,想找到杨云青不难。2008年,他与儿子一起,开着两台吊车,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帮助消防官兵救出十余名村民,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映秀好人”。如今,68岁的杨云青把家中的饭店交给孩子打理,过上了云淡风轻的“退休”生活,见证着映秀灾后重生的变化。

杨云青

68岁,映秀中滩堡村人。

5 ·12汶川特大地震后,杨云青顶着家人离世的伤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帮助消防官兵救出十余名受灾民众,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映秀好人”。

2009年,杨云青重组家庭,开设“震中饭店”,并组建了映秀镇第一支民间消防队。如今,杨云青已将家中的饭店交给孩子打理,过上了退休生活。

平民英雄9天救出12人

2018年4月5日,上午9点,映秀镇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地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似乎在提醒过路人,这一天特殊的意义--清明节。

213国道纵穿映秀镇而过,道路西侧的山坡上,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数千名地震遇难者长眠于此,这其中,就包括杨云青的妻子,还有其他9名亲人。

“当时我托战士把前妻埋在这里,对着这棵树,这样就能找到她。”68岁的杨云青,站在黑色大理石的碑墙前,凝视着自己妻子的名字--每年清明节,一家老小都会重返此地,祭奠离去的亲人。

沿着碑墙拾级而上,是“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这里珍藏着有关于地震的种种回忆。对于十年前的14时28分,杨云青的回忆则更加个人化。正在镇上办理车险业务的他,忽然感受到地底传来的巨大震动。反应迅速的杨云青逃出大门外,眼睁睁看着大楼倒塌。自己则像波涛汹涌中的一叶浮萍,被不断抛起,落下,再抛起,再落下:“想站都站不起来,两只手全搓破了。”

杨云青的妻子则没有那么幸运,已经跑到街上的她,被倒塌的砖石砸中遇难,“过了挺长时间,才被人找到。”

如同许多灾后自救的英雄人物一样,杨云青并未被伤痛击倒,取而代之的是创造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地震前就从事工程车辆驾驶、租赁的他,与儿子一道开着两台吊车,加入到映秀镇灾后救援中。

九天九夜的奋战,他们二人吊起一块又一块水泥板。据当时的媒体统计,杨云青与消防战士一道,救出了十二条生命。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被媒体报道后,杨云青获得了“映秀好人”、“平民英雄”的赞誉。

开震中饭店留住十年记忆

从公墓向东俯瞰,经规划后重建的映秀镇尽入眼底。由国内外设计师倾力打造的小镇,保留着当地羌、藏建筑的传统风格,也蕴含着8级抗震的先进技术。远远望去,如同一张精细摆放后的棋盘。

杨云青的家,就隐藏在这棋盘的中间位置,岷江支流正从他家门前流过。向北不足20米,是杨云青儿子的住所,三层小楼的一楼被开辟为饭店,楼前亮着“震中饭店”的四字招牌。

小楼门前搭着木质的凉棚,下面摆设了四张桌。凉棚上挂着一圈照片,最为显眼的,还是朋友为他写下的四个大字--“映秀好人”。

2009年,经好心人介绍,杨云青与当地居民刘女士重组家庭。也正是这一年,在地震中损失了几乎全部家产的他,开设了这家饭店,而饭店名字的含义不言而喻。

杨云青回忆,彼时映秀的重建工作热火朝天,来这里参观地震遗址的游客络绎不绝。开在江边的餐厅生意自然不错,常常一位难求。不过十年过去,小镇逐渐回归平静,外加开设旅馆饭店的商户越来越多,震中饭店的生意也不如以往。

“老主顾还是有不少,地震时认识的朋友,只要到映秀,都会来我这里坐坐。”饭店的生意靠着杨云青的“人脉”,但68岁的他自称已经退休,饭店上上下下的工作,都交给儿子来打理。这几个月,由于临近地震十周年,杨云青也“忙”了起来。就在清明节前,四川某影视学校的学生来映秀拍摄纪录片,杨云青还当上了纪录片的主角。

“本来跟家里人说好四月份出去玩一趟,这朋友来的太多,干脆不去了。”类似的事情很多,一家当地保险企业,每年都会带着新员工来映秀培训,在杨云青的饭店“上一课”。赋闲在家的杨云青,也主动当起了讲解员,他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大家记住这场大地震,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热心公益获评最美家庭

从震中饭店向西,沿着213过道,可以看到一栋四层小楼,上面“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八个红色大字尤为显眼,这里是映秀镇消防队的所在地。

然而在十年前,映秀镇没有一辆正规的消防车,还是杨云青在震后“动了心眼”,为映秀镇争取到第一辆消防车。

“我自己的吊车在地震时被砸坏了,震后上海消防队说捐我一辆,我一想,不如要辆消防车吧。”没有消防车,就意味着镇上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救援。2008年8月,杨云青再访震后与自己并肩战斗的上海消防部队,提出能否送一辆消防车给映秀镇的请求。次年3月,崭新的消防车开到映秀,杨云青又当上了消防车义务驾驶员。

也正是始于此,杨云青的震后生活,与公益挂上了钩。“震后援助我们的人很多,不能辜负了人家的心意。”曾有美国华侨找到杨云青,希望每年捐款一万美元,支持当地困难学生。杨云青从挑选学生到整理账目,都亲历亲为,“人家找我是因为我有一点名气,那咱们就得认真对待,要让人家看到每一笔钱的去处。”

参与“残疾人圆梦游九寨”活动,为贫困生捐款,参与“文明四风”宣讲团……杨云青参与的公益活动很多,就在两年前,杨云青一家还因家庭和睦、热心公益被评为“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

“钱我没有很多,但能帮忙的事情一定要帮。”杨云青坦言,随着年龄增长,能参与的活动已越来越少,开不动的消防车,也在几年前转给了临近乡镇的消防队。“最近几年的最大变化,就是学会了用智能手机,结果把眼睛看坏了。”谈起近况,杨云青颇为风趣,戴上了三百度老花镜的他,微信存着近千个好友,绝大多数都是因地震结识的朋友。

这其中,有不少人会在即将到来的5·12,回到映秀。

“现在的映秀,跟他们当年来的时候大不一样了。”十年前的地震,将映秀夷为平地,十年后,新映秀已经建设完成,人人都住上了小楼。基础建设的步伐同样迅速,连通都江堰市与映秀镇的隧道通车,原来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现在仅仅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眼看着映秀的建设,速度特别快,感觉一下过了二十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吴楠 摄影甘南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