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5·12守望:青川县城重建获新生 保洁员为15个亲人“扫墓”

2018-05-10 11:17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广元市青川县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如今的青川县城,街头干净整洁,一片宁静。从县城向西南方向驱车约50公里,便是占地100多亩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2008年5月12日,在那场巨大的山崩地裂中,有780个生命在这里凋谢。

从2009年至今,原东河口村后院社村民何先会,成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唯一的保洁员。对于这份工作,她说“就当是在给逝去的15个亲人扫墓”;而谈到这十年来的生活,她说“虽然生活给了我痛苦,但地震后的这十年,总体还是幸福的。”

何先会

50岁,广元市青川县原东河口村后院社村民。

2008年5·12地震时,她和丈夫因为在外务工而躲过一劫。然而,全家却有15位亲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2009年,忍着巨大悲痛,何先会在修建新居之余,成为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里唯一一名保洁工。至今,她已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工作了近十年。

何先云坐在家门口,远处是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她曾经的家

突然少了很多人打电话

中午时分,得空回家的何先会收拾完碗筷,在院坝里坐下。这个家,是她和丈夫2009年新建的房屋;原来的家,埋在地震遗址公园地下数十米。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十年,谈起当时的种种情节,一切仿佛就在昨日。

“我的弟媳妇、弟弟、爸妈,和老公的妈妈……我们全家遇难了15人。因为我和老公在广东打工,儿子在江油读书,才躲过了地震。”何先会说,地震发生的前一晚,弟弟和弟媳还打电话给她,向她借钱买车,没想到刚转了2万块钱过去,第二天人就没有了。“现在想起来,幸好前一天晚上还通了一次电话,不然心里会更难受。”

地震发生后3天,交通阻断,通讯不畅,何先会一路辗转回到了东河口。当她站在村东口的山坡上往下眺望,曾经美丽的村庄已不见踪影,“一片废墟,什么都看不到了,路也断了,走不到跟前去。”瞬间,她急得晕倒了。

从那天起,何先会便心情低落,情绪不佳。“每到晚上是最煎熬的。因为突然就少了很多人给我打电话,以前电话里家人的嘘寒问暖再也不会有了,想起来泪水就止不住地流……”长期的心情低落而得不到疏导,何先会的身体扛不住了,终于住进了医院。“纯粹就是因为怄气而坏掉了身体,一下子很难接受那么多的亲人离开。”

“家没了,什么东西都没能留下。你看,我身上这衣服,是地震后我家唯一遗留下来的东西。”何先会脱下外套,指着自己身上的那件紫红色毛衣说。这件毛衣,是何先会1998年外出打工时买的,“这件衣服不起球,穿着暖和。”地震前的一年,何先会曾回家一趟,离家时,她从家里带着这件紫红色毛衣外出打工。时至如今,毛衣成了整个家族地震后唯一的遗留物。

就当在给逝去的亲人扫墓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旁,跨过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柏油马路,顺着一条水泥小斜坡走上去,一栋红门黑瓦铁栏杆的两层小楼,就是何先会的新家。她的新家离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仅有100米,由于建造在高处,可以俯瞰整个地震遗址公园。

对于何先会一家来说,2009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夫妻俩不仅重新修建了房屋,她也有了一份新工作——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洁员。

“地震过后,没有住的地方,要生活就要有个房子,这栋楼是2009年开始修的。”何先会说,地震过后,青川开始灾后重建工作。当时,当地政府倡导村民们安置到邛崃,但大多数居民都想在原址附近建房,“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别处再好,我也不愿离开这里。”

“整个房子花了13万多,我们自己出了接近7万,剩下的钱都是政府出的。”何先会说,地震后重建房屋,当地政府部门的补贴标准很细。“房前的花坛、石头栏杆、瓷砖等都是政府帮忙建的。”2009年12月26日,何先会一家搬进了新房。“专门看了日子,重新开始。”

过去九年,何先会每天都往返于东河口遗址公园和自家。她每天的上班时间是早上6点到9点,中午12点到傍晚七八点。“夏天会回家晚一点。主要的事情就是保洁,给遗址公园除草、捡垃圾、背着喷雾器给杂草打药等等。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打8箱药……”

“之所以要做这份工作,是因为离家近,可以照顾打散工的丈夫;每个月到手也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解决生活问题。”刚说完这话,何先会顿了一会儿,突然抬起头说,“其实,我在这里当保洁,心里也踏实。我就当是在给逝去的15个亲人扫墓吧!”

从地震后回家至今,何先会和丈夫就再也没有远离过东河口。她每天在地震遗址公园上班。2013年,她与管理方签了合同,管理方开始给她上了保险。而她的丈夫殷周平,则主要在家附近打零工,有活儿的时候,每天能赚100到150元左右。

我就要准备当奶奶了

对于何先会来说,儿子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人。

“从小就听话。地震后我生的那场病,也是因为儿子的一番话,才让我慢慢地有了重新生活的信心。”何先会边说边回忆,“我躺在病床上,儿子从学校回来,望着病床上的我说,‘妈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加油,顶起!’”儿子说那句话时候的语气和眼神,何先会至今都记得。

上个月,何先会的老公殷周平刚从成都回到青川。儿子的新房正在装修,他去成都帮忙干活。何先会的儿子何健,2014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从事软件工作。2016年2月,儿子完成了婚姻大事。“媳妇是他大学同学,现在是成都一家公司的会计,每个月能挣5000元左右。他俩自己存钱,去年刚在成都买了房。”何先会笑着说。

“看!这是我儿子装修新家的照片和视频。”何先会一边说着,一边划拉着手机屏幕。她告诉记者,目前,儿子和媳妇正在备孕,“近几年我要准备当奶奶了……”

“从2010年算的话,我和丈夫辛苦一点,平均每年还是能挣三四万块钱,基本够我们生活了。”回望走过的十年,何先会说:“虽然生活给了我磨难,那一阵子很难受。但地震后的这十年,日子也是在一点点好起来,总体还是幸福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松林  白继开 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