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央美教授苏百钧真情雅趣绘丹青 作家妻子讲述其创作背后小故事

2018-05-24 09:33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闳约逸致——苏百钧中国工笔画展”于4月26日至5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苏百钧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实力派名家,美术教育家。此次展览是苏先生时隔20年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展览,160余幅精品佳作全面展示了他深厚的人文修养、专业功底和超强的创造力。展览期间,应本报之邀,苏百钧先生的夫人、作家雷承影女士为读者倾情讲述苏先生作品创作背后的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一个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编者

作者 雷承影


1951年生于广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作品《凤凰花木图》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和平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常委会议室等。

出版个人专集共35种。《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生漫长的旅途中,在每一处茫茫的渡口能停留驻足、值得寻味的能有几回?百钧的艺术取向来源于生活,发自于真情,工笔花鸟画沿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跋涉。而在百钧身边的三十多年间,看着他的每幅作品从取材、写生、构思、运笔到完成,其遐想、寄情的过程……每每回首,都令我心潮起伏。

■老屋激发故园情怀

《姜花》这幅作品稿,源于去广东罗浮山采风。途经深山里的梅花村,老屋旁的鱼塘边长着一片旺盛的姜花。风过花香,群鸟飞掠,吸引了百钧的目光,触发百钧激情,激起对昔日故园的怀念。

小时候他常对着姜花写生、赋彩。偶尔,还帮父亲种植、梳理姜花,对姜花的整个生长过程了如指掌。在与大自然相亲相忘的氛围中,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身心愉悦,诗情画意仿佛由此而萌生。沉思默想后,百钧把这自然现象的情景用创作理念演释于画幅里,使此作品远观意境深远近看精致典雅。该画以绿色为主调,在邻近色中带出变化,组合成灵动和谐的画面。前面略略倾斜的叶子留下微风掠过的痕迹,衬托出后面生生不息的叶子茂盛茁壮。轻盈的姜花与群鸟飞掠,加强了喜悦的趣意,画中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情感。

看到这幅作品,我也会情不自禁想起我们老屋的一段往事——

当年,我们住的房子是一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公留给舅舅的祖屋,房子很破旧,摇摇欲坠的木楼梯一站上去就吱呀吱呀地发响,屋顶也经常漏水。居住香港的舅舅寄钱来叫我们修缮房子,我妈把这任务交给百钧。那时,正赶上百钧复习考研,为了让百钧专心,我把修房的事一力承担。改造楼梯需要钢筋,我骑着自行车自己去提货,卖钢筋的老板感觉奇怪:“就你一人来吗?还没见过女的来拉钢筋的,你行吗?”我请老板帮忙把二百多斤的钢筋放上我的自行车尾架,因为钢筋太重,车头老往上翘,我使劲地死死摁住车头慢慢推着前进,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几天胳膊都抬不起来。在修房子过程中,所有男人干的活我都干了,心中所想的就是尽量不打扰百钧。“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百钧理解我的苦心,他也尽量减轻我负担:儿子发烧要吊针,他边守着儿子边看书;修房子时,他边复习课本边当“监工”。

我们的房子是上下两层旧式结构,没窗户,只有一个活动的用来透光的天窗,屋顶是瓦盖。我们住在顶层,夏天被太阳晒烤的瓦片散热慢,热得大汗淋漓,即便开着风扇风也是热的。那时没能力也不可能装空调。百钧想画画,还没动笔,纸已让手上的汗打湿了,根本没办法画。终于想了个办法,把毛毯打湿了用绳子系着四个角拉开绑在桌顶上,两小时后毛毯干了,又往上加水,这样用湿气来挡住暑气,看书或是画画时就感觉好多了,百钧也为自己的这一创意而沾沾自喜。

■构图求变笔墨抒怀

百钧不断地从自然中“淘”生活,春假,他骑自行车回到以前插队的农村收集素材。在萧瑟暮春中,寒意洋溢的宁静田园诱人的乡土气息里,他发现了几只鸭子流连于枝叶坚硬的野芋头中,昔日情怀油然而生。经过浪漫与充满探索的深思后,创作了《春寒》。

《鸟巢系列·松鹤图》

在去福州写生的途中,百钧看见一群鸭子一只一只地排列在石头上,很有情趣,便收集了素材。几年后,在西南原野漫步,看到金秋的霞光洒在成熟的豆荚上光彩四溢。这两种自然现象有机结合,便是创作《秋韵》的由来。该画用撞水撞粉技法表现“豆荚”,用骨力刚劲的线组合搭配枝秆,光线和阴影与明暗的处理,衬托出后面富有节奏旋律感的鸭子,如此的构图法极具创造性。

从小在南方长大的百钧来到北京后,北方秋高气爽丰硕累累的景物深深吸引了他,高壮的梧桐树从抽枝、发芽、结果、叶落,经过不断地写生观察,他三易其稿。在造型上谨慎地选取“桐果”形态,把最有特点的对象纳为主体,创作了《秋桐》。该作品采用开合呼应、疏密聚散格法,并配以撞水撞粉等技法去表现。艺术与生活相互移情的审美方式,在画中留下广阔的空间。

《风荷》源于与朋友去看荷花。前一晚上刮风,第二天荷花全倾倒了,风似乎想把荷叶带走,“荷梗”却紧紧地把“荷叶”扯住不放。情景扣人心弦,触动百钧利用它们本身的性质、内在、神秘、谜一样的力量创作此画。他把“荷叶”、“荷梗”与“风”之间的关系秩序地带进自己的观念里,使三者相得益彰。那富有动势感的画法打破了“工笔画容易画得呆板”的说法,把“荷在风中犹如人生飘零不测,自是君子傲然挺立,虽是残荷却有一份坚强的美丽”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百钧告诉我:“艺术具有抽象美的因素,它取之于自然。”画家由此来做梦。

■首次挑战巨大工笔

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所画的《凤凰花木图》,长5.45米,宽3.02米。巨大的工笔花鸟画,此前百钧从没画过,我真担心他能否胜任。百钧却开心地说:“能画这么大的工笔花鸟画,到老追忆也自豪。”花鸟画画翎毛难,画大翎毛更难。在构思这幅画的草图时,百钧翻出在云南拍摄的孔雀照片和多年收集的素材资料作参考,三易其稿。大孔雀身上的羽毛以翠玉绿和金黄色为主,宛如“金镶玉”。凤凰花与白玉兰花艳放簇拥,以映托金色大厅的金黄色。画面上,孔雀漫步在花丛间,象征着我们国家和谐繁荣、欣欣向荣的景象,寓意祖国吉祥富贵、国泰民安。该画是将写生收集的素材加工整理后,不满足于事物的单纯摹拟,对自然现实采用以“意”融变,对“象外”情思韵致的努力追求,把创作的意念寓意于形象之中。精细不苟的画法和借物抒情的诗意表现,使客观对象由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让传统的中国工笔重彩画再显生机。

《和平颂》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议室的《和平颂》,以大面积的黄冠花为背景,营造出金碧辉煌的气氛。在黄花中绿叶相衬,红西番莲花盘缠其中,旁边的牵牛花探头助兴,远处的南方植物招手致意,十七只和平鸽拍翅而至,为这锦绣花海喝彩。好一幅和平颂,画家把理想和寓意融于一体。为了更真实地表现鸽子的形态,绘画时,百钧找来两只鸽子饲养在家中,仔细观察其动态和羽毛结构,飞翔姿势及生活习性等,一直到作品完成。只可惜阳台的植物让鸽子糟蹋得不成样子,让我心疼了好久。

忠诚于艺术且献身于艺术,百钧对待人生以真、善、美为准则,对待生活静谧、平和,对待事物自然、敏感。把时间、精力、倾情投入到创作之中。对故土的眷恋、对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在花鸟画的模式中以优美叹惋的笔调,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而一一呈现于画幅中。他真诚的情感迸发出创作的冲动,以自身的实践在画幅上一辈子辛勤劳作。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