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北京门头沟妙峰山施粥舞狮 传统庙会传承民俗文化

2018-05-25 11:51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5月25日讯,初夏的早晨,六点刚过,晨雾尚未消散,远处的山峰忽隐忽现,门头沟妙峰山景区门前却已经人声鼎沸。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或扶老携幼,或携带表演的服装、道具,都希望能早一点进入景区。

来自海淀区巴沟村的舞狮会在表演。

小演员的表演展现了地道的民间花会艺术。

来自朝阳区小红门的“太平同乐 秧歌圣会”列队前进,小演员最小的6岁,大的也不过10来岁,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吸引了众多游客。

一碗绿豆粥,一根腌萝卜,既暖肚子又暖心。

12岁的罗锦涵跟随父母来参与舍馒头和榨菜。

“合缘义善 献贡圣会”每年分发苹果四五百箱。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庙会,大家同喝一锅粥,共饮一壶茶,一起敬拜“碧霞元君”。庙会期间,除了个人进香祈福的香客外,还有结伴组成香会,集体前来的。“同心合缘 五虎打路”、“太平同乐 秧歌圣会”、“亲朋同乐 清茶老会”、“合缘义善 献贡圣会”……光听听香会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香会大致可分为文会和武会。文会一般指为进香者服务的善会,主要是在庙会期间为香客和庙宇做善事,如施粥、布茶、舍馒头、献贡果等。武会是一种边走边表演“酬神”的香会,如中幡、舞狮、五虎棍、地秧歌等。文会服务,武会献艺,都是本着“车笼自备、茶水不扰”的原则,再加上香客朝拜,构成了妙峰山特有的民俗风味人文景观。

今年24岁的索延是京城著名“前引”赵宝琪的第五个弟子。他从小就跟随父亲上山进香,大人们表演,他就跟着玩。慢慢地,索延对香会产生了兴趣,于是长大后正式拜师学艺。所谓“前引”,是香会的核心,香会的规矩、礼仪,表演的程序,与其他会的交往等等都由“前引”负责。别看索延年纪不大,对香会的活动可谓尽心尽职,业余时间基本都投入进来。用师傅赵宝琪的话说,从事这一行的都是从兴趣出发,为的就是把这些传统留下来。

妙峰山庙会始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后,“香火甲天下”的妙峰山庙会曾一度中断。1993年,断档了半个世纪的香会组织又重新活跃在妙峰山上。2008年,妙峰山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参加庙会的香会数量已经由刚恢复时的51档发展到150档左右,成为传承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海欣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