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洗稿成风没人管?四部委要严打网络“抄袭”,涉嫌犯罪的这样处理

2018-07-17 16:1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日报新媒体长安观察

浏览新闻、阅读文章的人,最烦什么?莫过于刷了几圈、拉了几屏,看到的都是重复内容,犹如嚼已经嚼过的馍,只觉索然无味;而内容创作者,最恨什么?也正是这些猖狂的剽窃抄袭者。自己30天原创一篇稿,别人30分钟就洗了稿。

李嘉制图

更恼人的是,“洗稿的人似乎一点压力也没有,好像根本没有法律可以制裁他们。”

但现在,情况变了,“剑网2018”专项行动日前启动,国家版权局、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宣布联合整治自媒体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公安机关。

所谓“洗稿”,顾名思义,是将别人的文章搬来,从头大概梳理一遍,替换部分字词,改头换面就变成自己的了。其中,整体框架、叙事逻辑、典型论据都一模一样,有的甚至遣词造句都照搬无误,完全没有署名者自己的独特贡献。

原创者称“云养儿”,抄袭者就说“云育儿”;原创者称“任何东西”,抄袭者就改成“大部分东西”;原创者用了“高兴坏了”,抄袭者就改成“激动万分”……原创者可能绞尽脑汁构思出一篇文章,抄袭者把长句改短句、同义词置换一下,就炮制出一篇新“原创”。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下内容创作领域,这样的现象太多太多。本质上,这就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复制粘贴”,是赤裸裸的违法侵权。

媒体暗访发现,洗稿俨然已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那些“伪原创写手”“自媒体洗稿者”通过QQ群、微信群和贴吧聚集。在这里,任务和价格描述相当明确,洗什么样的稿子、多少字、多少钱都有明码标价。

有人甚至会在群里卖所谓的“洗稿工具”,可以抓取他人原创爆款文章一键洗稿,“会员一个月50,每天复制粘贴就好”。一位“洗稿达人”自陈,自己每天更新5篇文章都是洗出来的,“自己写就累死了。”

洗稿,俨然被一些人视为赚取流量的捷径。一位知名博主曾刊文怒怼《忍无可忍:你靠抄我全家偷我人生变网红?》,透露抄袭者靠洗稿更新了大部分推文,其中有13个广告,草草估算一下已经赚了几十万。

一边是高额的利润,一边则是维权难。明明知道抄袭者以最简单的“拿来主义”,上演着“我辛苦种草,你免费放羊”的戏码,原创者却常常感到无能为力。向平台举报,删的速度完全跟不上抄的节奏;走法律程序,面对的往往是举证难、处理慢、费用高、惩罚轻“四座大山”。以至于相当一部分维权人士,只好发文章抒发一番愤懑,而后无奈感慨“没人能改变他们的,别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了”。

但如果任由洗稿猖獗,原创者的生存如何保护?人人都想着“洗洗就把钱赚了”,那未来还有稿可洗吗?

文化市场的发展,靠的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靠的是对原创作者的激励,靠的是对健康市场环境的维护。如果说,个体面对网络抄袭大军显得渺小无力,那么法律法规就应该“长出牙齿”,尽快完善法规,赋予原创内容生产者以底气。

日本新闻协会1997年发表《关于网络著作权的声明》,明确要求互联网企业、电子媒体在转载新闻信息前必须取得同意,并注明转载来源。

在美国,音乐分享平台Napster曾创造了9个月拥有超千万注册用户的奇迹,但被法院判定侵权后破产。

“网络时代的‘寄生虫’”——《华尔街日报》总编罗伯特·汤姆森曾公开怒斥谷歌无偿使用报纸内容为自己牟利。清理“寄生虫”不会很容易,但不清理就意味着环境持续恶化以至“千疮百孔”。“剑网2018”专项行动开始了,我们期待这一利剑能够斩出健康的创作环境。

因为,守护那些原创的、散发着鲜活思想热力的作品,就是在守护思想创作的尊严与活力。

田闻之

来源:北京日报新媒体长安观察

编辑:TF003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