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学霸高分拒绝清华北大 网友:你以为川大口腔差?

2018-08-06 17:40 编辑:TF010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近期,一则“中科大学霸退学复读圆梦川大”的新闻让今年高考成绩712分、排名云南第八的李一峰成为网红学霸,他在中科大学习了两年后毅然退学回云南复读,并且以超过清华大学提档线9分的优异成绩报考了四川大学。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经历“不可理喻”,那李一峰为何作出这些决定?学霸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人民网对话“学霸”李一峰。

谈家庭:是学医的原因,但并非全部原因

李一峰家住云南临沧,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务农。“我们那边的农作物主要就是核桃和茶叶,家里也是种这个的。”李一峰家还有一个正在上高一的弟弟,他坦言:“我们家境不是很好,这是我选择医学专业的一个原因。”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好,收入有保障,可以改善家里的生活。”但这并非是他学医的全部原因。

在谈到为何选择医学,又为何选择医学专业中的口腔科时,李一峰体现出“学霸”的严密逻辑,回答问题条理清晰地罗列出理由:“第一,我觉得生命很神奇,我也很热爱这方面;第二,医学专业和我的个人能力更加匹配,包括记忆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第三,就是改善家里收入的问题。选择口腔科,第一是因为前景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方面的需求肯定会更多;第二是我感觉口腔这方面不像临床,涉及医患关系这一类矛盾可能会更少;第三是收入可观,工作量可能会(相较临床)稍微轻一些;第四是在医学方面,口腔科录取的分数是最高的,不选这个专业的话感觉有点浪费我的分数了。”

李一峰的父母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却非常开明。最初面对他退学回家复读的想法,李一峰的父母是反对的,但最终他们还是给予了他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力。“路毕竟是我自己走的,父母其实并没有过分干预。他们平时会提醒我一些该注意的东西,但还是尊重我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谈学校:中科大是个好学校、川大是初心

2015年,李一峰以648分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录取。虽然大二从中科大退学了,但是他对中科大不吝赞美:“那里学习氛围很好,老师也对我很关心。我回来复读之后,老师还主动联系我,询问我有没有参加高考,最后报了什么专业之类的。科大的同学也很好。”

李一峰在采访中反复强调,中科大是一个好学校,“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他说,中科大以物理学科闻名,自己就是因为在中科大学习了两年,物理才慢慢变成了自己的强项。物理在高考中占110分,是理综三科里分值最高的一科。他认为,物理成绩的提高对自己的高考也有一定的影响。

今年,李一峰考出了712分、云南省理科排名第八的好成绩,高出清华大学提档线9分。但他却并未选择清华,而是认定了复读过程中的“初心”:四川大学口腔科。在临沧第一中学复读高三时,他最开始成绩并不拔尖,年级排名30左右。所以复读伊始,他便把川大口腔科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一直都朝这个目标努力,内心认定了它,只想做这个。”所以后面虽然成绩有了很大提升,并且高考也考到了和预期差不多的成绩,但是一路走来,李一峰始终不忘川大口腔科这个指引自己不断坚持奋进的“初心”。“高考结束以后,清华北大都找过我,但是这和我一直以川大为目标的时间相比,还是后者的时间更长,分量更重。而且如果不去读川大,总觉得以后会后悔。”

谈复读:我的选择从不后悔

进入中科大学习后,李一峰对自己的专业越来越不喜爱,每一天都过得很迷茫。“我也考虑过转专业,但是刚进学校的时候比较懈怠,也没怎么好好学,所以成绩和转专业的成绩有所差距,就没转成。而且刚开始想学生物专业,但是更深入地了解了生物专业之后发现,可能不是很适合我,所以转专业的念头最终也就断了。”

其实,大一结束,李一峰便有了退学复读的打算,但那时候家长和老师都劝他再试一试。从那时起,李一峰的内心实际上已经开始抗拒在大学的学习,直到越来越学不进去,最终下定决心,大二结束后回到临沧第一中学复读。李一峰直言,“大二这一整年的挣扎和心理斗争很难受,可能是我过去经历过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在这段痛苦而纠结的时光里,让李一峰感觉到最温暖的是他在中科大的室友。李一峰至今能熟稔地报出自己的宿舍楼号和门牌号。“有时候晚上我不想去自习,他们也会带我去,和我一起复习。”大二退学后,舍友的送别也让他感动,大家还送了一些东西给他留作纪念。谈到与舍友的分别,之前语气平静、逻辑清晰的“学霸”短暂地沉默了,然后直言:“其实还是很舍不得的。”但很快,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大男孩又豁达地说:“既然分别到来了,就接受它吧。”

回到临沧复读之后,或许是终于下定决心,做出了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压力反而没有那么大了。李一峰表示,自己还是很相信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能做得更好。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奋斗,也就感觉不到压力的存在了。为数不多称得上苦恼的时刻,应该是复读伊始。“那段时间成绩不是很理想,也会觉得很困扰,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是没有提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坚持,而是一直勤勤恳恳地学习着,慢慢地,改变就来了,前十、前五都被他收入囊中。贯穿李一峰复读过程的就是“坚持”二字,在每一个想要放弃的时刻,他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周围同学的努力奋进和老师的关心也是他坚持的动力。看到同学们都毫不懈怠,听到老师们关切、鼓励的话语,他也心生感动,然后下定决心,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当问到是否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时,李一峰笑着称:“我好像从来都不会后悔吧,怎么走都是路,总会有路可走。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后悔过。”

谈未来:积极准备,更想要平静的生活

高考过后,李一峰和弟弟打了一个赌,看自己能不能考上七百分。他认为七百一二十分符合自己平时的水平,是意料之中的分数。结果出来后,弟弟果然输了。“考完之后我就觉得应该是能有这个分数的。”他语气轻松地说。

如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他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平静的心情了。“知道肯定能录到的,不过就是时间问题,等结果而已。”

暑假过半,李一峰抓紧时间在驾校学车,目前正在准备科目三考试。拿到驾照后,他计划回家,给弟弟进行学业上的辅导,自己也利用假期的剩余时间学习充电,预习相关的大学课程,也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准备。

成为了“网红学霸”,身边的朋友都会把网上涉及到自己的采访或是新闻发给他看,听来确实新鲜有趣。但李一峰说,自己只想安安静静地生活。“高三、高考、毕业,本来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却搞得这么隆重。”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延伸阅读

5个孩子4个考入清华北大,学霸父母是地道农民却有自创育儿经

先别惊呼农家五娃四个上清北,仔细听听人家的育儿经,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一农家5个孩子,4个都考上了清华、北大,他们的父母也因此收到当地给予的30万元奖励。

30万元奖励“耕读家庭”

“太激动了!从没想过会获得这么高的奖励!”领完奖的吴治保和妻子难掩内心的激动。

吴治保是安塞区白坪街道办五里湾村村民,他和妻子胡治爱育有5个孩子(三子两女)。

2015年6月,大儿子吴云峰(老大)顺利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同年,小儿子吴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硕士学位;

2017年6月27日,吴大燕(老二)和吴青峰(老四)分别收到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小女儿吴改燕(老三)从西安医学院毕业后,进入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辞去工作,开始备考,准备迈进清华或北大的校园,将一家人的梦画圆。

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走出了这么多高材生,寒门出才子的励志故事令人敬佩,也开创了安塞教育史上的“一门四清华(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范。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们供上大学”

因为生在农村,出身贫寒,吴治保初中只上了一年便辍学回家耕地,妻子胡治爱更是没有上过一天学。

夫妻两人年轻时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果,立志要让孩子们学文化,上大学。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们供上大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这是吴治保夫妇对子女教育锲而不舍的坚持。

提起胡治爱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只要提起安塞街头那个挑担子卖苹果的婆姨,住在老县城的安塞人没有不认识她的,县城的每一道巷每一条沟,她走过无数遍。

每次挑担子从家里出发去县城卖苹果,步行单趟需1个多小时。

在这条近乎“羊肠小道”的山道上,胡治爱只能休息一次,她说停歇太久,再次挑起来的时候就越觉得重,就不能完成一天三个来回的销售,就攒不够过完年要给儿女们准备的学费……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俩省吃俭用,衣不更新、饭不变样,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是“抠”到极点,就是为了孩子们能安心上学。

吴治保夫妻俩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为了让5个孩子能有学上,夫妻二人起早贪黑忙活。

但再苦再累,在孩子们上学的问题上,两人却从来没有犹豫过。

“遇到再大的困难,即便是没钱四处贷款,我们也尽量不让孩子知道,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安心上学。”

吴治保说。

学习上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谈起对孩子们的教育,吴治保告诉华商报记者,孩子们从小就很懂事,也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打过或者骂过孩子。

“我和爱人都没什么文化,教育孩子们用的都是一些土办法、笨办法。如果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就领回家让跟着我们一起下地干活,让他们体会父母没有文化要受的苦头。”

所幸的是,5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学习上都是你追我赶,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最后一个也辞职进京考研

2011年春节,全家人坐在一起畅谈时,老大吴云峰发出个提议,

“五年后,咱们北大、清华见。”

听到大哥的提议,其他四兄妹也不甘示弱,

“那你就在清华门口等我们。”

作为家中老大,吴云峰从内心感激父母,经常给兄弟姐妹们讲父母的不容易。

他带头认真学习,积极帮助父母,兄妹几个从小跟着长兄读书学习。

每天早上,只要听到父母起床了,5个孩子也都赶紧起床,摸着黑,拿着各自的课本到院子或学校的灯下背书,假期、周末都会抽出至少半天的时间和父母一起劳动。

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大哥的一句“清华北大见”,兄妹几个坚守约定、坚定信念,共同携手要跨进清华北大的校园。

“爸妈从来不说到学校要好好学习的话,说得最多的一句是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

吴青峰感叹地说,父母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懂得感恩。

“他们用行动让我学会了坚强、坚持与坚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始终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小女儿吴改燕大学毕业后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工作,端起了“铁饭碗”,且收入相当不错。

去年,她决定辞职去北京考研,向哥哥姐姐学习,继续学习深造。

“孩子们能有今天的出息,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如今,吴治保和胡治爱夫妇仍然耕耘在家乡的一亩三分地,并帮忙照看孙子,每天忙忙碌碌,一方面继续培养下一代,另一方面也让儿女们腾出精力更好地学习工作,报答家乡培育之恩。

网友声音:

这件事在网络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听听网友怎么说:

 

一家5个孩子有4个都能靠上清华北大,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小编认为,不管是靠上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都有足够的含金量。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人民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