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艺绽

热剧操盘手马中骏:从《射雕英雄传》到《花千骨》

2018-08-28 12:50 编辑:TF010 来源:艺绽

在中国电视剧领域,“马中骏”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作为慈文传媒董事长,他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从内地第一批武侠剧《射雕英雄传》《小鱼儿与花无缺》,到近年大热的IP改编作品《花千骨》《楚乔传》《老九门》。创办18年,慈文传媒一直行走在影视市场的潮头,诠释着“经典”与“流行”之间相互转换的可能。

已过花甲之年的的马中骏,依然保持着一个原创作者所特有的性情和纯真,喜怒哀乐全都挂在脸上。慈文的年轻员工甚至会把他“满脸都是高兴”的表情包发在公司群,来调侃这位市值200亿元的文化企业老总。而更多的员工则喜欢称马中骏“马爷”,不仅由于他的掌舵人身份,更多是源自他勇于创新的魄力和超前的商业智慧。

“要先去做尝试,做那个吃螃蟹的人。”马中骏常挂在嘴上的这句话,恰是改革开放精神在影视领域的绝佳注脚。

1 受《于无声处》启蒙工人之子走上编剧道路

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的马中骏,是家里排行最小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从事文学工作的表哥带回来两箱世界名著,放于家中阁楼。正是这些书,带给马中骏一个崭新的世界。

少年时期的马中骏不仅自己读这些世界名著,还跟小伙伴们换着看。为了一本书能在手里留得久些,马中骏学会了耍赖,“没书可看的时候,就扣着人家的书,一直到人家把新书拿来,才把旧书还给人家。”印象最深的是跟大嫂邻居家的儿子换书看,“两家离得很远,刚好是公交车的两个终点站,单程一趟一个半小时,当时有这样的书源很难得,尽管距离远,也持续交换了八九年。”

中学时,马中骏到上海探望大哥,偶遇做话剧美工工作的朋友孙吴。“他给了我一张话剧票。这部剧排练时叫《沉默》,公演改名《于无声处》,是那个年代火遍全国的四幕剧。”这台话剧带给马中骏极大震撼。他下决心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并从孙吴家借来许多话剧剧本自学。

1978年11月16日,话剧《于无声处》在北京首演

正式成为一名话剧编剧,则是无心插柳。一次偶然机会,马中骏报名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编剧研修班,遇到了《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的老师、中国话剧奠基人熊佛西的亲授弟子曲信先。在曲信先老师指导下,马中骏学到了戏剧写作的许多技巧和经验,并由此正式踏上编剧之路。

马中骏的编剧之路格外顺利。1980年,他与贾鸿源、瞿新华一起创作出颇具先锋意识的独幕话剧《屋外有热流》,发表于当时中国文学刊物中最好的剧本类月刊《剧本》,在国内引起极大轰动,并获得1980年首届全国优秀剧本奖,马中骏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实验话剧先锋”。

2从编剧到影视制作人 坚持打造“流行的经典”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马中骏开始涉足影视制作领域,从编剧向影视制作人转变。

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编剧话语权不够,导演和出品人对作品的决定权更大。2000年,时任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的马中骏创立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2015年9月,公司于深市中小板上市后更名为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其时,中国影视产业未如今日这般繁荣,但潜力巨大,发展方向也存在多种可能性。马中骏和创业团队认为,制作影视剧的宗旨在于“流行的经典”,“经典作品中潜藏的深刻的思想意涵和文化精神,可以通过影视表现的方式有效传达给受众。”

当时港台剧盛行,虽然故事和题材很丰富,也很有新意,但制作却较为简陋。尤其是古装剧,大多数都是棚内拍摄,搭建的都是假景。马中骏敏锐地察觉到,这反而是很好的市场机遇。他集中购买了一批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版权,出品和拍摄了几部大量采用实景拍摄的武侠剧。在他看来,武侠剧中的英雄都应该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家国天下的抱负,“这种定位也符合消费者的普遍认知,跟市场期待相匹配。”因此在拍武侠剧之初,慈文传媒就提出“武侠的境界”和“武侠的情怀”。事实证明,正是“境界”“情怀”,使得港台剧打打杀杀的热闹,终不敌唯美的景、唯美的情和唯美的境界

当时,《射雕英雄传》剧组选看外景,从内蒙古的乌兰察布草原,到浙江舟山的桃花岛,经过两个月奔波,剧组于2001年8月在乌兰察布草原开机。时任制片人的张纪中一声“下水”,数百匹骏马奔踏进入草原水塘,此情此景,正是金庸笔下“尘土闭天,万马奔驰而至”画面的完美再现。这个镜头,最后被用到《射雕英雄传》片花中:几声马头琴,拉出一片广袤的草原风光,紧接着是万马奔腾的壮美,再配上片头曲《天地都在我心中》的歌词“千秋霸业,百战成功,边声四起唱大风;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诠释出金庸作品独有的武林豪侠之气。

3率先向互联网转型 电视手艺人嗅到“网味”

随着传统电视剧行业步入成熟期,2012年,慈文传媒率先提出向互联网转型的口号。而对IP的关注和拍摄,马中骏更是比业内提前了十年。

“10年前,我参加过两届网络小说的评委,当时的两届冠军作品我都购买了版权,一部是《天眼》,后拍摄成电视剧《国家宝藏》,还有一部是张海峰的《青盲》。这两部剧当年收视率都很高,这也应该是慈文传媒最早的IP开发。”马中骏说。

在IP开发的同时,对版权非常敏感的马中骏又比同行早两年嗅到了“网风”之味。2014年,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家“fresh果果”同名小说的电视剧《花千骨》开机,当时并没有太多人注意到这个体量、数据皆非顶级的小说。该剧经过一年半左右筹备,在广西景区选址、布景、搭建场地,并在浙江横店影视城中的清明上河图、秦王宫等多处取景,进行实景拍摄,打破了以往很多古装剧搭棚的创作习惯。在后期制作方面,《花千骨》独树一帜的水墨画风,也对日后同类题材电视剧制作起到了很大引领作用。

马中骏当时挑选的《花千骨》主创团队,颇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味道。他大胆启用从未从事过制片工作的唐丽君操盘这个投资高达1.05亿元的项目,其时尚未大红大紫的赵丽颖与急需开拓大陆市场的台湾演员霍建华悄然进组拍摄。事实证明了“马爷”的独具慧眼——《花千骨》2015年开播后,收视率稳居暑期档周播市场第一名,网络播放量也创下超过200亿人次的新纪录,同名手游单日流水破2亿元。

马中骏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当前的影视业正处于“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时代”。面对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技术突进、受众更迭的现状,观众观剧方式的改变、审美喜好的颠覆,令影视行业的水变得更加难“蹚”,大多数影视公司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正谋求转型。面对庞大复杂的影视剧市场,马中骏逐渐产生了市场细分的理念。2016年,他带领团队先后细分出以男性向、女性向题材等以受众细分的内容布局。老把自己称为“手艺人”的他,也叮嘱团队里的年轻人,“身为内容制作者,所有创作都要尊重最基本的艺术规律,其实我们的活儿跟非遗传承人近似,都是手艺活儿,加强手艺,才能创新。”

 

 

来源:北京日报艺绽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