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揭秘和平解放北平幕后功臣 带着不能说的秘密辞世

2016-06-17 14:47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2016年6月17日讯,1997年7月10日,《北京日报》第三版发表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撰写的回忆录——《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罗青长在文中满含深情地写道:“我的战友阎又文同志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一位杰出战士,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真正做到了‘白皮红心’”。至此,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才广为人知。

阎又文

 

阎又文

原来,阎又文不仅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的秘书、国民党少将、起义将领、新中国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更是一位恪守纪律的“隐蔽典范”。

将计就计显露文采

主席夸赞的“笔杆子”

1938年9月,阎又文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11月,阎又文从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第二期训练班结业,被秘密派到国民党军阀马鸿逵部队,之后转入傅作义部队。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后,傅作义部发动绥东战役,9月进逼张家口等地,大有“横扫千军”之势。傅作义找来“笔杆子”阎又文,让他写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信,“长自己的志气,灭共党的威风,同时也给蒋公和美国人显示我们的态度。”

怎么办?阎又文只好通过一直和他单线联系的陕甘宁边区保卫处的王玉向党中央请示。周恩来直接指示:“这封信要写,而且要骂得狠一些,要让傅作义和他的官兵兴高采烈,得意忘形,让我们的指战员看后,在战场上恨不能把敌人一口吃掉。”9月20日,傅作义部队机关报《奋斗日报》刊登阎又文撰写的《致毛泽东公开电》。第二天,国民党南京《中央日报》全文转载,大字标题如下:

“傅作义电劝毛泽东 希接受教训放下武器 参加政府促进宪政”

这篇文章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年多以后在西柏坡相见时,毛泽东笑着说:“阎又文,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循循善诱耐心劝降

和平解放的“杰出战士”

1948年12月14日,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合围。根据中共中央争取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指示,阎又文耐心地向傅作义分析当时的形势,指出“战”和“走”都是对历史、对百姓、对部下不负责任的做法,只有“和”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阎又文十几天不回家,和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中共地下党员)日夜轮班守护在傅作义的身边做工作。谈判启动前,阎又文向王玉专门汇报了傅作义的矛盾心理和思想状态,使中央有针对性地制定和修改了谈判策略及方案。1949年1月19日,双方终于达成《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1月31日,人民解放军接管北平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2月22日,阎又文随傅作义赴西柏坡,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见面。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直接领导罗青长,正式恢复了组织关系。不过,他的真实身份仍未公开,按照中央安排,阎又文还要辅助傅作义完成其部队的改编工作。

顾全大局任劳任怨

不能公开的“隐蔽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公开了,但根据组织的要求,阎又文的真实身份仍不能公开,除王玉外,只有中央少数高层领导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所以,阎又文示人的身份一个是国民党起义将领,一个是农业部粮食油料生产局局长。即便是妻子儿女,也只知道这些。

1962年9月25日,年仅48岁、饱受食道癌折磨的阎又文在弥留之际,对守在病床边的妻子丁宴秋留下遗言“有事情找组织”后,带着不能说出的秘密辞世了。

周恩来曾要求隐蔽战线的同志“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阎又文一语双关的“有事情找组织”,既是对妻子儿女的最后交代,也是对隐蔽战线组织纪律的坚定恪守。(刘岳)

【记者追访】

父亲去世31年后才知他真实身份

“父亲的身份之谜直到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得以解开,这时,距父亲去世已经整整31年了,距全中国解放已经44年了。”每次说到这件事,阎又文的女儿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波澜。

那是1993年北京市公安系统举办老同志春节联谊会,王玉偶然见到了他在五十年代初的一位老同事、原北京市公安局的一位领导。这位领导正好认识阎又文父女,王玉知道后激动地说:“这么多年了,阎又文同志的身份应该解密了,我就是当时中央与他的联系人啊!我一直在苦苦寻找他的家人!”就这样,阎又文的妻子和孩子们才终于知道了父亲的真实情况。因为父亲的秘密,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我们对父亲既有敬佩、感动,又夹杂着一些遗憾和惋惜。 我们六个孩子的人生走向,因为父亲身份的不公开,都在关键时刻被彻底改变了。在当年面临政审的关卡时,都被卡住,政审一关过不了,个人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而真相明确后,我们的年龄都已临近退休。”

阎又文的女儿告诉记者: “二姐眼泪刷的一下流了下来,她说,当时的感觉就像和父母失散了多年的孩子又重新见到亲娘一样。大姐是长出了一口气,父亲的身份有组织上出面说清楚,像是驱散多年的阴霾见到了太阳。母亲更多的是沉默和沉思,我们能感觉到她内心一定是翻江倒海。苦涩之中也有更多的欣喜,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终于了解了父亲的真实情况。”

家人们已经无法猜度阎又文带着这个秘密离去时内心的想法,他默默承受了那么多误解和不白之冤,却从未解释辩解一句,阎又文的女儿清楚地记得父亲在1956年作的一首诗:“独怀凌云志不凡,干高枝大拔群巅。阳春三月花似锦,英雄树下赞木棉”。

多年后再读这首诗,子女们觉得读懂了这首诗,就读懂了父亲的历史,读懂了父亲的一生——坚守信仰,从不表达却无限忠诚。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张鹏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