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中国外交之格局 早已超越“鹰鸽之争”

2016-06-22 20:36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18日遭遇车祸身亡。斯人已逝,余波未平,舆论场中再度掀起了中国外交的“鹰派”“鸽派”之争。纵观吴先生的采访、演讲、文章等,其观点大概可归纳为六个字——继续韬光养晦。这被很多人视为“鸽派”观点。而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对中国20世纪以及本世纪初外交实践的总结。

64

如今“鸽派”之所以受到质疑,就在于时移世易间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朝内看,中国迅速崛起,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愈发自信的国人对国家外交表现的期待随之变化;朝外看,重返亚太的美国正与日菲等小兄弟一道,对中国采取进攻性的遏制政策。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样的情势之下,很多人认为中国已越来越没有韬光养晦的空间与可能,口气该强就得强起来,腰板该硬就得硬起来。

听罢这些观点,首先要明确一点,真理越辩越明,君子之争和而不同。观点之争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让人们尤其是那些“键盘侠”们客观地看待与冷静地分析中国面对的国际情势,更明白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减少非理性思维与冲动性发声。

不可否认,当前中国外交给不少人的直接观感是越来越强硬。就拿南海问题来说,我们对菲律宾放话——中国不会“以大欺小”,但也不会纵容和允许个别国家通过邪门歪道“以小讹大”;我们回应美国的挑衅——不要以“国际法官”自居,对中方行为指手画脚,等等。有人由此认为,中国外交已经由鸽派倒向了鹰派。

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外交的精华——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一系列举措该柔则柔,柔中带刚。

65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表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推出亚投行、“一带一路”等重大合作倡议;首次派出成建制的安全部队赴马里维和……种种举措表明,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举足轻重。

今天的中国外交,其实早已超出了鹰派、鸽派的思维定势,刚柔并济、软硬结合,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如果非要说到鹰鸽的话,或许以“鹰胆鸽魂”描述比较恰当——既有鹰的坚韧与胆识,也有鸽的理性与思辨。但往更深里看,鹰也好,鸽也好,还多是服务于比较短期的利益和目标。这种格局其实并不够大,不足以支撑中国外交的体量和胸怀。

这样的外交思路,贯穿着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判断。一方面,中国更深度地融入世界,坚持和平开放是我们延续发展奇迹的根本保障;一方面,中国崛起打破了既有的全球权力格局,遭遇白眼口水,遭遇碰瓷摩擦,都是不可避免的,幻想置身事外并不现实。

坚持和平与应对挑战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的事。而站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基点上看,鸽派与鹰派的观点也往往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组合。

66

实际上,如果非要锁定鸽与鹰二元结构,非此即彼,两相对立,互拆其台,这绝对不会是中国外交之福,也解释不通中国这些年的外交,反而只会滋长“标签化”的简单与粗暴。超越过时的鹰鸽之争,把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中华民族利益与全人类利益有机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大国崛起之道。

中国外交的将来式应当是什么?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答案,但已在行稳致远,近些年的外交实践正在摸索出一条有特色的新路。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秉承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符合联合国宪章关于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成国际合作等宗旨和原则,契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与创新。

提炼其中的精神要义,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中国外交起码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在国际关系中要扩大共同利益,不要损人利己;比如,要加强对话合作,不要对立对抗;比如,要实现多赢共赢,不要零和博弈;比如,要打造命运共同体,不要分裂分化,等等。

古人云:“执大象,天下往”。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我们期望,中国特色的外交实践能够给出越来越清晰的答案。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公道”,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公道”,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京日报公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