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老儿歌真的OUT了吗? 孩子问:为什么世上只有妈妈好?

2016-08-01 10:24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6年8月1日讯,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孩子却从没见过一分钱的样子。歌词中“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已不是美丽的代名词……父母们儿时的歌谣,在如今的孩子口中,已渐渐变了味道——它们不仅无法贴合现实社会,甚至与现代观念相悖。可朗朗上口的旋律,仍使它们牢牢占据着儿歌的“TOP10“。

38_调整大小

代沟:一分钱没用,为什么交给警察叔叔

午饭过后,带了一上午孩子的张亮,终于偷得一时的松闲。5岁的儿子独自坐在地上,玩着手边的小汽车,身旁儿歌播放器中,传出悦耳的儿歌。

正当张亮沉醉于这来之不易的安宁,他的孩子突然转过头,满脸写着疑惑:“爸爸,什么是一分钱啊?”

张亮被孩子问得一头雾水,才发现儿歌播放器中,正一字一句地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一分钱啊,就是……”到底该怎么解释“一分钱”,张亮竟一时语塞。翻了翻家中的零钱罐,也没有“一分钱”的踪影,张亮只好举着“一毛钱”的硬币,向孩子解释:“一分钱比这个还小……好多个一分钱,就是一块钱。”

“那一分钱干吗用啊?”孩子的“犀利”追问,张亮更加无以应对,他不得不承认,“分”这个几乎只出现在超市价签上的单位,已经“没什么用了”。而面对孩子“没什么用,为什么要交给警察叔叔”的问题,张亮只好默默按下儿歌播放器“下一曲”的按钮。

这已不是张亮第一次面对儿歌带来的尴尬,就在半个月前,儿子也问过他,为什么“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一次,他偷偷删掉了播放器中《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播放文件:“这歌火起来的时候,我还是孩子呢。现在想跟孩子解释,根本没戏。”

孩子的一次次追问,让张亮注意起儿歌播放器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儿歌,虽经久不衰,“问题”却不少:“不琢磨歌词还好,一琢磨歌词,很多老儿歌都跟时代脱钩了。”

向孩子解释了半天什么是“手绢”,还特意去了一趟超市的孙妍,也有同样的感触,例如儿歌《小燕子》中对于“美丽”的定义,几乎与“绿色环保”的现代观念背道而驰:“大工厂、新机器,孩子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这些是不环保的,可儿歌里说这是美丽的,很难跟孩子解释其中的原因。”

“歌没有问题,但时间太久远了。”孙妍笑言,如今传唱率最高的几首老儿歌,即便在她的儿时,也已经属于“旧作”,因此与现实不符难以避免:“经常歌里就养牛养鸡鸭的,小孩唱着还挺高兴的,但解释起来就特麻烦。”

纠结:“无颜见爹娘”总比“卖房免佣金”强

虽然觉得旧儿歌脱离时代,但家长们不得不承认,老儿歌优美的旋律仍受孩子们喜爱。

“例如小二郎这歌,我就觉得特别不好。什么‘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这思想太封建了。我尽量不给孩子听,可我发现孩子就会哼,问他哪听的,他也说不出来。”纵然一分钱让自己颇为难堪,张亮却承认旧儿歌的影响力,“也可能我们这批父母是那一代人吧,教孩子唱歌,不自主地还是唱这些老儿歌。”

朗朗上口的老儿歌过了时,孩子耳濡目染的新旋律倒是“紧跟时代”,张亮的孩子时不时就在家中念叨起“买房卖房免佣金”,同样令他颇为头疼:“电视里最多出现的就是广告词,孩子不学这个,就学了那个,相比之下,我宁可让他学无颜见爹娘了。”

没法完全摆脱那些“过时”的儿歌,张亮就尽量带孩子学习他筛选后的儿歌,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他心目中的“中国好儿歌”:“歌词优美,旋律也好,我还能带着孩子去北海公园,给他讲,这歌词里的白塔就在这儿。所以这歌有过时的,有不过时的,只能家长给把把关了。”

“时代不同了,有些经典的儿童歌曲,其具体内容可能不符合现在的实际,但我们应该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孩子问到其中的内容,家长应该解释一下,当然这就要靠家长的水平了。” 儿歌创作者、重庆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戚万凯表示,儿歌中的精神力量不容忽视,如“一分钱”中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歌曲是特定历史时代和情景下的产物,带有时代的烙印,包括国歌也是一样。我认为对老的经典歌曲不用改编,历史就是历史,唱着那些歌曲,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唤起一个时代美好的回忆。”

症结:就连儿童节,也不给新儿歌传播机会

与此同时,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旧儿歌也难以找到足够优秀的“替代品”。

“搜搜就能看出来,除了喜羊羊、爸爸去哪儿,新儿歌出名的很少。旧儿歌过时了,可新儿歌也没什么营养啊。幼儿园最爱教小苹果这种歌,我觉得一点儿都不适合小孩,但还能教啥呢?我也说不出来。”为了完成幼儿园给孩子布置的任务,孙妍曾专门去网络上搜索过儿歌,她发现虽然儿歌名目繁多,演唱者乃至制作者也有许多分类,但位于搜索前列的,大多数都是比她“年纪大”的旧儿歌翻唱,或是舶来品:“两只老虎、小星星这种年头长的不算,现在很多新儿歌也是外语歌,幼儿园干脆就教英语版本的。新儿歌不是没有,但别说我们家长不会唱,幼儿园老师都不会。”

“现在创作的歌曲多,但符合当代孩子实际、优美动听的歌曲少。”在戚万凯看来,与其说旧儿歌过时,不如说新儿歌缺位的问题更加严重,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则很复杂。

“时代变了,以前人们文化生活缺乏、单一,电影包括通过电影传播的儿童歌曲,就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传唱。”戚万凯表示,人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加上儿童思想的成熟化,使得歌曲已经不是文化生活的主流,儿歌创作者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作者可以深入生活,沉心静气搞创作,现在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讲速度讲效率而少讲质量。”

作为儿歌创作者,戚万凯坦言,现实的掣肘亦令儿歌创作者难以发挥。

“新儿歌面世的机会很少,虽然现在有儿童歌曲杂志,但是新儿歌刊登很少,而且没有谱曲也是半成品,不是真正的音乐作品。” 戚万凯介绍,儿童歌曲大赛往往要求参赛者在提供曲谱的同时提供音乐小样。而制作一首音乐小样成本近万元,普通儿童歌曲创作者只能“望赛兴叹”。

即便新创作的儿歌能够面世,得到传播的机会也很难。戚万凯透露,有关部门每年都举办优秀童谣评选,然而评选出的优秀童谣无法得到宣传推广,甚至没有颁奖典礼,“获奖证书都是代领代发”,更谈不上谱曲制作成音乐作品:“以前广播、电影、电视台对儿童歌曲的传播功不可没,但现在却没有这方面的渠道,就连六一儿童节,也很少推出优秀的儿童歌曲。”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