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周末跟我G0:寻觅快消失的北京腔 有些习俗值得珍藏品味

2016-08-26 20:30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2016年8月26日讯,“雪花酪儿!糖的多来,给得多!”旧时北京,听见胡同里这声吆喝,必定跟出一大群孩子,争着抢着要买这一碗清凉甜饮。这是老北京土法消暑的冰激凌,如今却只存在于很多老人的记忆里。

副本2

寻个周末,不妨去北京的戏园子坐坐,毕竟这里最接地气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我并没有见过,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家里老人的念叨。每当我夏天嘬着巧克力冰棍时,奶奶总是笑着说,瞧把你美的,你是没尝过果子干儿的味儿。

在奶奶印象里,果子干儿是用柿饼、鲜藕片、大红杏干制成的,也有放上红肖梨和桂花,都是货真价实的鲜果干果。夏天用冰一镇,真是酸甜凉脆。小贩沿街一叫卖“果子干儿来……”,怀里揣两个小铜盏儿发出“登查、登查”的声音,早就有流着口水的孩子们跟着跑出去了。也有自家制作的果子干儿,放在凉润润的井水里冰着。一碗入口,浸润心脾,一夏天的暑气都烟消云散了。

物换时移,如今这口儿冰食已经在京城难觅了。同样一起消失的老北京消夏冰食还有荷鲜冰碗、西瓜酪……是几代人童年的美食回忆,也伴随着难忘的夏日时光。

北京人好吃,也好玩。在老北京,最雅俗共赏的娱乐方式就是听戏和看曲艺。相声、快板、琴书、单弦、评书,老话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这些老北京戏园子的玩意儿,尽管艺术魅力不减,但却日益寂寞。

寻个周末,不妨去北京的戏园子坐坐,毕竟这里最接地气:北京琴书听起来亲切随和,熟悉得像左邻右舍大爷大哥二舅的语音腔调;快板和相声最受年轻人喜爱,不少“90后”都是它的铁杆粉丝;喝上一口大碗茶,再听上一段含灯大鼓,就是京味十足的享受;醒木一响,一段评书说不尽世事沧桑……何况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曲艺也不仅是娱乐,到戏园子来更是一种生活,喝茶、交友、谈天儿、侃大山,都是乐子。

往事如烟,老北京一些习俗和生活方式已经慢慢消失,只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也有些慢慢沉淀下来,变化发展,成为新北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如何,乐天、达观、有情趣,是这座古都最让人着迷的腔调。

余音绕梁的老北京腔调

详情→【寻找四九城北京腔 老舍茶馆:一场含灯大鼓唱完蜡烛不倒】

详情→【寻找四九城北京腔 天桥曲艺茶社:琴书京腔儿不绝唱】

详情→【寻找四九城北京腔 东城书馆:一人一木能演评书大戏】

详情→【寻找四九城北京腔 广茗阁:快板太平歌词不缺年轻票友】

详情→【寻找四九城北京腔 魁德社:三弦余韵绕梁百年】

舌尖上的老北京城

详情→【寻找舌尖上的老北京 荷鲜冰碗:荷花市场已无人识】

详情→【寻找舌尖上的老北京 雪花酪:遍访京城寻不得】

详情→【寻找舌尖上的老北京 杏仁豆腐:炎炎夏日里的沁人心脾】

详情→【寻找舌尖上的老北京 西瓜酪:北京人钻研的西瓜新吃法】

详情→【寻找舌尖上的老北京 果子干儿:一点儿也不干的果子干儿】

详情→【寻找舌尖上的老北京 江米藕:叫醒小孩子的消夏美食】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傅洋 插图 冯晨清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