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六部门对电信诈骗下最后通牒 雷霆之举盼徐玉玉悲剧不再

2016-09-25 18:45 编辑:TF007 来源:网络

2016年9月25日,电信诈骗人员10月31日前要主动投案,否则将依法从严惩处。

q36

●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将立为刑事案件

● 年底电话实名率要达到100%,未实名登记电话一律停机

● 一家运营商一人最多办5张电话卡,对违规经营的网络电话业务一律依法予以取缔

● 自12月1日起,ATM机非同名转账24小时后到账

● 整治电信诈骗不力将“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以上内容,出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于9月23日联合发布的《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未实名电话一律停机,广受诟病的170/171号段再难存身;ATM机转账设“延迟期”,为识别电信诈骗争取了更长时间;为犯罪人员下“最后通牒”,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为刑事案件,传递严肃惩处犯罪的决心。这些举措,既治“已病”,也管“源头”,意在出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守护好国民的安全感。

1防不胜防,谁能置身事外?

这些年,电信诈骗愈演愈烈的趋势相当明显。据统计,近十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高速增长。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收到诈骗短信人数就高达9.4亿,诈骗电话拨出次数28.9亿,造成损失合计超过65.6亿元。

这几个月,因电信诈骗造成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大学新生因被骗走学费,不堪重负,生命消逝在了本该绽放的时刻;被普遍认为是高知群体的大学教授也未能避开骗局,千万房款,全落入骗子之手。

就在人们能够识破“中奖”“儿女被绑架”等等说辞之后,骗子已精心设计出花样繁多的新“陷阱”。如果说过去大多数人还认为自己足以应对诈骗,但现在估计都担心成为骗子的“俎上鱼肉”。毕竟,连高知群体都“中招”了,还有几人敢说自己肯定置身事外?

2私人订制,互联网+的“恶之花”

电信诈骗防不胜防,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精准设局”。你刚买了房,就有人为你“送上”装修;你刚网上购物下完单,快递马上出现了投递“问题”……骗子往往能快速反应,并且为你“私人订制”一款专属骗术。当虚假信息中掺杂进大量真实信息时,被骗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当然,“精准设局”的背后,少不了信息技术的支撑。电信诈骗,早已与互联网的信息泄露、技术漏洞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条庞大而专业的黑色产业链。电信诈骗,堪称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是一个世界性“顽疾”。在美国,平均每分钟就有5通诈骗电话。在日本,电信诈骗者常常冒充成亲人、子女、警方或银行,欺骗老人进行转账汇款。

互联网的其他特点,也被犯罪分子用来保护和扩充自己。比如,利用信息技术的无远弗届与匿名性,电信诈骗分子往往跨区域,甚至跨国境作案,而所用的身份又是虚假的,犯案后很难追讨。再比如,基于可复制的特性,加之低成本与高暴利的诱惑,这一产业拥有相当的“传染性”,以至于形成“诈骗村”,进一步加剧了电信诈骗的严重程度。

3合力治理,责任感才是国民安全之盾

这些特点共同决定了,对于电信诈骗,不仅要管,而且要更大范围地联合起来管;不仅要管,而且要与时俱进地管;不仅要管,而且要真正地管到位。

当下,我们已经认识到电信诈骗的严重程度,相关部门也都已经联合起来,这能有效增强反应的灵活性,同时压缩电信诈骗的空间。据报道,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进行“警银合作”,已通过电话、短信、闪信等方式成功劝阻潜在受害人3.5万余人次。以打击电信诈骗为共同目标,相关部门当密切配合,堵住监管漏洞,尤其是管好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人人都可管、人人都不管”的地带。

管理是否能够有效,还取决于能否“与时俱进”。诈骗花样层出不穷,如果我们再以传统手段来惩治诈骗,或者说治乱手段跑不赢骗术的更新,那只会处于下风。用高科技手段反诈骗,国外有一些方法,或可借鉴:日本有一种“手机会话分析”软件,它收录了大量诈骗高频词汇,一旦认定是诈骗电话,手机就会发出警报;美国通信业巨头联合成立“反自动呼叫电话打击行动组”,他们将开发出一种主叫号码ID识别技术,来屏蔽那些假号码拨出的电话。打击构筑在通信技术之上的乱象,在技术上发力抢占至高点,不可或缺。

治乱的主体是人,责任感才是国民安全最牢固的“盾牌”。六部门联合治乱是一个好的开始,期待相关部门严格地负起责任来,以更多有效而成体系的举措,打掉电信诈骗,扫除掉那些无处不在的骚扰电话和垃圾邮件,还国民的生活空间以安全和清朗。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京日报公道 胡宇齐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