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为拿北京“房票”无所不用其极 “假离婚”阴魂不散

2016-09-27 12:03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6年9月27日讯,“听说谁谁谁又买房了。”这个9月,没有什么话题比房子更热。公交车上、理发店里、理财群中,或朋友聚会上,几乎所有的聊天都围绕着房子而衍生。那热度,堪比上一轮的股市5000点。上周,美国媒体CNBC 引用了美国经济咨询公司Longview Economics 一项最新研究,如此定性中国房市:过去一年,中国房价表现得如同1637年著名的荷兰“郁金香热”泡沫。

½á»éÀë»é¶¼Îª·¿ ±±¾©Ç°Èý¼¾¶ÈÀë»éÂʱ©Ôö41%
夫妻之间还可以办理更名的这一途径,先更名、再离婚

在北京与当年郁金香不同的是,在限购之下买房,比首付更重要的是购房资格,也就是大家伙儿口中的“房票”,有了“房票”你才能在“郁金香泡沫”中起舞。继“假结婚”的空子被堵上之后,众筹买房、合资注册公司、更名或赠予,民间版本的腾挪“智慧”还在上演。似乎,为了买房,一切风险都是值得的。

联合买房
众筹900万

9月21日,众筹后的第一次看房,因为房屋总价太高,小杰和朋友们决定放弃。

“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别灰心,这个楼盘不行,咱再看别的。”走出售楼处门口,5个人互相打着气,商讨接下来还能去哪踩盘。

在北京已经有一套房产的小杰,10多年前上学时从外地来京,随后父母也随他在京落户,算是无住房之忧的“新北京人”。众筹买房的计划,却是小杰最先提出的。

“因为,10年之后你会发现,身边已经进入中产阶级的朋友,都是因为买了房。”小杰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父亲的一位老同学,前不久卖掉了海淀区的一套学区房,10年前一百多万元买入的,如今近千万元卖出,增值了9倍。“做什么实业能够10年翻9番?”

这个增值故事,极大冲击了小杰的理财想法,而这一轮众口一致的上涨预期,更坚定了他的信念:投资买房。可是,已经用掉了“房票”的他,该去哪里腾挪购房资格?和几个朋友聊天时,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烦恼,想要入市,却不是资格不够,就是现金不够。于是,5个人一致决定,组成众筹小组,每人出资160万元,用其中一个人的“房票”去买房。

“900万元,在城区买套两居户型,手里放上一年半载,房价只要上涨50%,这笔投资就比任何理财产品都要赚。”小杰说,因为是合伙买房,为了稳妥点,大家伙儿不倾向于使用贷款,否则收益率也许还能更高。

当然,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在组成同盟之时,众筹小组就已约定好了将来的收益分成比例,使用了“房票”的那位朋友分成较多,其余部分剩下四人平分。

为躲避限购
集体开公司

伴随着恐慌情绪在四个一线城市的蔓延,赶紧在买不起房之前再买下一套房,成为一部分购房人或者准备入市者的想法。而在限购之下买房,和首付同样重要的还有购房资格。记者发现,除了“假离婚”、“假结婚”之外,更多民间版本的购房资质腾挪之法,也被购房人提了出来。

集资以公司名义躲避限购,就是记者在某个群中所看到的方法。按照设想,由几位认识的朋友共同出资,组建注册一个公司,出资人共同担任公司法人。然后,以公司名义在北京购房,由此避开个人买房需要购房资格的“限购”门槛。按照最新的税收政策,公司购房还可以作为进项抵扣一部分成本。待房价上涨之后,再以公司名义将房产卖掉,然后作为公司收益平分给几位法人。

“虽说以公司名义买房,交易税费成本较高,但避免了个人之间的信用风险。”按照提出者所说,以公司名义买房只是时间成本较长,但并无任何违约风险,“实在不行,就像上市公司那样,以资本抵债的名义将公司名下房产卖掉,一下子就追回收益了。”

ST宁通公司两套北京学区房增值16倍的故事,是上一周群里讨论最多的事情之一,集体开公司买房的想法,也受到了ST宁通卖房的一点儿启发。“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辛辛苦苦做实业不如轻松倒腾房子,买房才是最好的投资。这些年,唯一没骗你的,也许就是你当初看房时喊涨的那位售楼小姐。”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