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鲍勃·迪伦的诗20年没人翻译 是谁把他“拎”到文学舞台

2016-10-15 14:06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6年10月15日讯,陕西青年诗人、作家周公度是国内翻译鲍勃·迪伦诗歌最多的译者,大概翻译了六七十首。2011年,他翻译的《时光慢慢流逝》、《吉卜赛人》、《漫游者》等27首诗歌刊发在2011年第4期《诗林》杂志,这也是国内刊物首次集中刊发。周公度在昨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翻译他的诗歌并不容易,往往很多翻译完成后就很像歌词了,这是翻译迪伦诗歌的问题之一。

36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周公度从2010年开始翻译鲍勃·迪伦的诗歌,迪伦也一度连续几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并不是为了“凑奖”,而是因为喜爱迪伦的诗歌。“这个奖出来之后大家为什么会惊讶,就是因为对他的文学这方面不太了解。他诗的风格和我们诗歌圈的风格相差的比较远。” 周公度告诉记者,尽管音乐圈熟悉他,但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诗歌,他记得上世纪1990年代,他的诗在公开刊物上之发表过一次,最近这20年没有人翻译过。尽管曾经有人拍卖过迪伦的诗歌,但愿意去翻译他的诗歌的人真的太少了。

周公度开始翻译时,回避了那些众人耳熟能详的流行歌词,或一些太热门的诗歌,“不是说他本身写得太像歌词了,而是翻译过来太像歌词了。”周公度看来,很多译者面对迪伦还是将他当成歌手来翻译,而不是当成诗人,这个心态不一样,对对象的文学感觉会出问题,“你不会像对待诗人那么严谨。”

鲍勃·迪伦是完全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文学概念,他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因为他会不断修正他的作品,他在《纽约客》一直有发表诗歌,大家都知道《纽约客》这本杂志在美国文化界的位置,他在美国作为诗人是获得广泛认可的。“他其实回到了诗歌的传统中来,跨过了很多同时代的诗人,直接回归了诗歌最原始的状态。” 周公度说。

从2010开始有出版社陆续希望联系版权,“天降诺奖”这件事让迪伦的诗集从无人问津到了抢手的香饽饽,“本来定下11月就签约版权了,但现在看来不一定了。”在记者的追问下周公度承认,短短一天就有很多家出版社参与到竞争中来,毕竟每年诺奖得主的书成百上千倍的销量翻番,更何况是大名鼎鼎的迪伦。

相关新闻

谁把一位民谣歌手“拎”到文学舞台

重庆大学出版社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出鲍勃·迪伦最权威的一本传记《迷途家园》,这本书由他的伯乐罗伯特·谢尔顿执笔,迪伦的个人纪录片也是根据此书拍摄的,这本书是被业界和迪伦本人认可的传记,目前翻译已经进入最后阶段,11月与读者见面。

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张维告诉记者,迪伦能得文学大奖最应该感谢这位谢尔顿,是谢尔顿把迪伦从一位歌手“拎”到了文学舞台。“谢尔顿从迪伦刚出道时就跟着他做采访,使他成功的一篇《纽约时报》的报道就是他写的,后来他一直在写他的这本传记,非常全面的介绍了鲍勃·迪伦的一生,他对所有歌曲的阐释都是最权威的,受到鲍勃·迪伦认同的。这本书在欧洲、南美等各地迪伦粉丝俱乐部的影响是超大的,是研究迪伦的第一本书,是权威、学术普及面非常广的这样一本传记作品。

此书引进中国后由著名翻译家、曾担任基辛格、布莱尔、布什等来华翻译官的腾继萌翻译。腾继萌一直想把这本书介绍到中国来,“咱们中国第一代、第二代摇滚音乐人基本上都追随迪伦”,对这本书都有耳闻,比如崔健对这本书也有耳闻,但没见到过。腾继萌从2014年就开始策划这本书,“我觉得他获奖我一点都不意外,倒觉得是水到渠成,这应该是他名至实归的结果。”

“原作者谢尔顿的语言质量非常高又很富有诗意,因为他本人接受过一些文学训练,所以对一些诗歌的解释都比较到位。” 腾继萌告诉记者,谢尔顿给迪伦的评价也是非常到位的,他第一次把迪伦从演唱家提升到了诗人这样的地位,迪伦后来无数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都跟这本书有关系。”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陈梦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