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地理

北冰洋的古董小屋 重见百年以前捕鲸人的生活

2016-10-20 12:00 编辑:TF008 来源:网络

贝尓桑德的伯本哈姆娜岛坐落在北冰洋一个美丽的峡湾,四周的山谷经过亿万年的变迁,呈现出高度变形的各种岩石,低洼的沉积岩,大片土黄色、棕红色、草绿色、银白色,种种缤纷斑斓的苔原汇聚成巨幅抽象画的长卷。

作者 袁敏


lll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贝尓桑德的伯本哈姆娜岛曾经是著名的捕鲸基地

这里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捕鲸基地,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冒险者、捕鲸人都到这里驻扎捕鲸。挪威、瑞典、荷兰、丹麦、俄罗斯、西班牙,都有捕鲸船队前赴后继地在这里登陆,盖房,在附近的海域上捕猎鲸鱼。

我们登上伯本哈姆娜岛时,在海边看到了大片大片堆积在一起的鲸鱼骨骸,灰白色的骨骸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出淡淡的银光,鲸鱼脊梁骨硕大的骨节上布满了奇异的花纹。一条倒扣的木船,不知是否被多少年前的狂风暴雨掀翻在地,但它的船头依然冲着大海,仿佛随时准备出海远航,到茫茫的海洋中去搏击风浪,抓捕鲸鱼。

海边有一栋小木屋,古旧的木质板壁呈灰白色,油毡屋顶上矗立的烟囱,让你可以想见一个世纪前从这里飘出的袅袅炊烟;仰天向上的旗杆虽然没有悬挂旗帜,但百年小屋上空的猎猎风声,依然可以让你感受到一面小小的飘扬的旗帜,能给远航归来的捕鲸人带来怎么样的温暖。房屋四周都有粗大结实的木头抵住木板壁,显然是为了抵抗海浪的侵袭。

历史学家沙沙告诉我们,这栋小木屋大约是19世纪末由挪威的捕鲸人建造的,距今已经有120多年历史。在北冰洋沿岸,这样的小屋虽然已经不多,但留存下来的大多品相完好,北极特有的寒冷使它们并没有因为岁月风霜而腐朽倒塌。它们有的做了科考人员的居所,有的被挪威政府征用,作为通讯站网点或基地。换言之,这些小木屋如今都属于国家和政府,是公共财产。而唯独我们面前的这栋小木屋,被一位神秘的挪威人买下,产权在私人手里。因为是私人财产,所以我们不能擅自闯入。

因为我们在北极的这些日子里已经看到过好几处这样的小木屋,每一处大家都可以进去参观,或者在屋前留影。所以,沙沙现在突然告诉我们,这是私人收藏的小木屋,不能进去参观,大家便有了更多的好奇。我们在小屋四周转来转去,拍照,扒着门缝朝里张望,久久不愿离去。

沙沙看出我们很想窥探一下小屋内部,犹豫了一下,他把探险队长哔叽拉到一边,两人叽叽咕咕说了半天,终于向我们宣布,可以打开小屋的木窗,让我们排队从窗外看小屋内部的陈设。

ll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这样的小屋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古董。

大家欢呼起来,一个个轮流趴在木窗上向里面探望。

沙沙把小屋另一面的窗子也打开了,两面光线一对流,屋里顿时敞亮起来,屋里的所有摆设都一目了然。
小屋内部的陈设显然是当代北欧的风格,无论家具、被褥、窗帘都透出简约舒适和休闲,餐桌上一对精致的烛台似乎是北欧宫廷里的器皿,烛台上烧了一半的蜡烛,留下了小屋主人的气息和温度。但屋子里更引人注意的还是那些古老的狩猎工具,生了锈的长矛、铁钩,挂在墙上的缆绳、鲸油壶,沉重的铁锚,颜色发黑钉满铆钉的皮鼓,巨大的锈迹斑斑的壁炉,斜靠在墙角的两副古老的雪橇,雪橇的滑行部位还镶着海象牙片……

我不知道是什么人买下并收藏了这栋古老而美丽的小屋,我只是惊讶于小屋现在的主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致,不露痕迹地把现代的生活融入久远的历史场景,让今天的人重温一百多年以前捕鲸人的生活。

这样的小屋显然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古董。在当下的中国,收藏古董似乎已经成为人们追逐财富的一种新的途径,各家电视台不断推出的收藏节目虽然有种种不同的文化包装,但最后却总是万变不离其宗,让专家对每件古董给出市场价格,货币似乎是衡量古董价值几何的唯一标准。捡漏者,会欣喜若狂,若是买了赝品的人,则难免懊丧得捶胸顿足。有多少人是真正把古董当作历史文化来热爱的?

这座百年捕鲸小屋现在的主人,据说平时住在奥斯陆,但会不定期地到小屋来度假,看大海、听涛声,驾着皮划艇和鲸鱼邂逅。他保留了小屋内所有古老的物件,也保留了逐渐消亡的捕鲸人的历史文化,他对小屋的爱,不是为了对古董的占有,更没有将其变现成金钱的欲望,而只是为了和古人有心灵的贴近,而不是我们引为时尚的所谓穿越。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